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双减”不能减教研
□何具征
  “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学校,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安排、时间调整、师生状态。“双减”实施以来,有效减轻了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和校内作业负担,但学校教师工作量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淡化甚至取消教研活动的现象需要纠正。
  通过多方调研了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认为教研不重要,总觉得教研是“虚功”,搞不搞对教学作用不大,实施“双减”后学校事务繁多,不搞也罢;二是感觉教研没时间,原来大多数学校下午放学后每周安排一定的教研时间,现在实施课后服务后,没时间安排教研活动;三是“双减”后教师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学生、应付检查等,没有精力去搞教研。从这些原因看,一些学校、教师还没有很快适应教育改革新变化、新要求,不是积极应对,而是简单应付。
  教研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双减”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必定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更需要通过教研工作去研究、引领、解决,而不是简单一减了之。
  “双减”背景下如何落实学校教研?一要强化教研意识。“双减”表面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走一条减负提质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之路。这就要坚决杜绝靠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提高教育质量的做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作业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基于此,没有教研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必须认识到这点,想方设法去落实教研。
  二要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落实好教研活动时间,可以通过错时教研、切片教研、课余教研等办法,在管理上落实到位。针对目前事务繁忙的实际情况,精心梳理教研内容,抓住教研重心,重点抓好备课组、年级组、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教研形式上,可以通过课例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等不同方式,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集体个人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教研效果。
  三要激发内生动力。没有教师的真参与,也就没有教研好效果。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台子”,让广大教师体验到教研工作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同时,要坚持教研工作表彰奖励机制,大力宣传先进教研个人,推广优秀教研成果,营造抓教研、促成长、提质量、推“双减”的浓厚氛围。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