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导向的高中作文教学尝试
多年来,作文教学总是被高考满分作文牵着鼻子走。这一导向直接造成了学生写作的假大空,言之无物,灵魂缺席。按照高考作文模式实施教学,从标题到结尾,从语言到结构,一味地引导学生模仿,最终是东施效颦,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乏善可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要求,学生应该做到“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高考导向的作文教学显然有悖于课标的要求,如若不能及时纠偏,只会将学生的写作引向歧途。
据笔者多年观察,学生写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表达缺乏个性、立意同质化、视野狭隘、思维单一。这些写作痼疾之所以长期盘踞,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保守。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普遍以高考作文为导向,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审题、立意和行文方面,却很少反思学生写作的困境。学生写作究竟欠缺的是什么?笔者以一次月考作文为例或可发现端倪,进而对症下药,逐步突破困境。
材料是关于某明星事业取得成功的故事,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材料立意主要包含三点:做好自己;时间管理;勤奋成才。阅卷发现,整个年级八百多名学生,近七成立意为“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写时间管理的寥寥无几。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行文立意同质化现象严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能够提出问题,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浅尝辄止,视野明显受限,导致平均分停留在及格线周围。
欲破此局,首先要打破固有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以高考作文为导向的作文教学模式。
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和策略,以课外阅读为导向,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素材积累,独立其思想,提升写作思维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第一,鼓励和指导学生博览群书。从高一新学期开始,开展长期的阅读活动,以文学为主。高二推荐理性色彩较浓且思辨性强的书籍或文章,例如曹林的《时评中国》系列、《北大哲学课》等。在此过程中,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让其自读并进行探究,或者就几个专题师生共同研读。每周开设一到两节阅读课,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二,丰富、优化读书笔记形式。或圈点勾画,或批注,或写笔记。特别是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跳出初中时形成的摘抄式笔记模式,从思考深度上下功夫,提升笔记的思维含量。以余华的《活着》为例,可分析福贵的形象,也可分析叙事的艺术。刚开始学生感到困难,无从下笔,经过教师指点,由浅到深,逐渐掌握了这种笔记的写法。
第三,阅读探究小组重读或共读一本书。在班内建立阅读探究小组,指定读书多、爱思考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重读或共读一本书,利用课外时间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在此基础上,联系备课组教师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第四,指导学生勤练笔。每周一篇随笔,一篇作文,采用教师集中讲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随笔内容不限,鼓励自由表达,着重突出思维含量、真情实感,科学理性精神等维度。作文强调立意和视野,指导学生在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逐步摆脱高考作文模式的束缚,强化阅读对于写作的滋养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其在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中,厚植语文素养,锤炼思维品质,潜移默化地领会和掌握写作技巧。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和摸索,以课外阅读为导向的作文教学已初见成效。少数学生已能写出立意佳、视野较为开阔的作文;大部分学生正在摆脱高考考场作文的套路。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坚持这一导向和训练方法,假以时日,定能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中学)
据笔者多年观察,学生写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表达缺乏个性、立意同质化、视野狭隘、思维单一。这些写作痼疾之所以长期盘踞,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保守。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普遍以高考作文为导向,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审题、立意和行文方面,却很少反思学生写作的困境。学生写作究竟欠缺的是什么?笔者以一次月考作文为例或可发现端倪,进而对症下药,逐步突破困境。
材料是关于某明星事业取得成功的故事,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材料立意主要包含三点:做好自己;时间管理;勤奋成才。阅卷发现,整个年级八百多名学生,近七成立意为“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写时间管理的寥寥无几。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行文立意同质化现象严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能够提出问题,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浅尝辄止,视野明显受限,导致平均分停留在及格线周围。
欲破此局,首先要打破固有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以高考作文为导向的作文教学模式。
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和策略,以课外阅读为导向,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素材积累,独立其思想,提升写作思维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第一,鼓励和指导学生博览群书。从高一新学期开始,开展长期的阅读活动,以文学为主。高二推荐理性色彩较浓且思辨性强的书籍或文章,例如曹林的《时评中国》系列、《北大哲学课》等。在此过程中,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让其自读并进行探究,或者就几个专题师生共同研读。每周开设一到两节阅读课,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二,丰富、优化读书笔记形式。或圈点勾画,或批注,或写笔记。特别是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跳出初中时形成的摘抄式笔记模式,从思考深度上下功夫,提升笔记的思维含量。以余华的《活着》为例,可分析福贵的形象,也可分析叙事的艺术。刚开始学生感到困难,无从下笔,经过教师指点,由浅到深,逐渐掌握了这种笔记的写法。
第三,阅读探究小组重读或共读一本书。在班内建立阅读探究小组,指定读书多、爱思考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重读或共读一本书,利用课外时间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在此基础上,联系备课组教师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第四,指导学生勤练笔。每周一篇随笔,一篇作文,采用教师集中讲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随笔内容不限,鼓励自由表达,着重突出思维含量、真情实感,科学理性精神等维度。作文强调立意和视野,指导学生在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逐步摆脱高考作文模式的束缚,强化阅读对于写作的滋养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其在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中,厚植语文素养,锤炼思维品质,潜移默化地领会和掌握写作技巧。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和摸索,以课外阅读为导向的作文教学已初见成效。少数学生已能写出立意佳、视野较为开阔的作文;大部分学生正在摆脱高考考场作文的套路。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坚持这一导向和训练方法,假以时日,定能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