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做接地气的乡村教育
□杨 黎
  近年来社会形成的内卷压力在教育上表现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进城读书,而留在农村读书的学生大多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重视教育,或家庭经济贫困,没有能力支付孩子进城学习的各种费用。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农村教师纵有三头六臂,成绩也很难赶上城区的学校。作为乡村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用接地气的思想教育、接地气的教学设计、接地气的课堂组织及接地气的学生评价方法,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方式。
  沟通交流要接地气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与理解,要深度了解学生,知学生生活之需、明学生学习之难、解学生发展之求。要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尊重学生的隐私,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阳光健康成长为落脚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农村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能给予他们的只有吃饱穿暖,缺少青春期必要的心理疏导、课后的学习辅导、行为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这些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用爱心与耐心去教育,理解、包容他们,用情沟通,真心帮助,影响他们,进而改变他们。和学生沟通要以朋友的身份、平和的心态、关心的话语,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适时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促进其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要接地气
  教学设计要明确方向,用最接地气的情境,让学生知道一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而要设计出接地气的教学情境,就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大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经验,并以此来优化教学设计。
  曾见到一位地理教师讲亚洲地形及河流分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青藏高原在亚洲的位置,然后把画有青藏高原的图片贴在雨伞的顶端,又把一杯水从图片上缓缓倒下,这些水即刻形成几股水,沿着“坡面”流向各个方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一现象中总结亚洲河流分布、流向、成因,学生参与积极、回答准确。这节课没有过多的理论讲述,理论已融于简单的现象,没有反复的知识点记忆,但知识点已在活动中了然于心。
  课堂组织要接地气
  乡村学校的学生从小较为缺乏语言训练,学生们喜欢在人群中朗声齐答,但遇到单独回答问题时,却总是表现得很胆怯。教师要培养学生大声且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组织上一定要接地气。课堂讨论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分组,让阳光的、思维快的、善发言的学生影响本组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适时加入小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就可以集小组的力量帮助同伴成长。只有教师俯下身子,低头设计、创新教学、优化组织,才能让学生抬头参与,提高教学活动参与率。
  学生评价要接地气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评价中读懂自我、塑造自我、完成自我,所以评价一定要接地气,这样的评价才能被学生认可。评价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既有甄别、有肯定,也有点拨、有纠偏。接地气的评价语言要简单易懂与时俱进,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切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全盘否定,一定要让评价发挥作用。
  总之,乡村需要接地气的教育,乡村学生需要接地气的教师,在乡村振兴、扶智扶志的路上,我们一定要将教育赋能,将乡村教育植根于心,努力工作,让乡村教育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中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