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呵护科学兴趣,让青少年厚植科学精神
□张小军
  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60名14至35岁的青少年进行了“青少年眼中的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调查。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其中24.6%的受访青少年明确表示希望以后从事相关工作。93.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科技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要求之一。这份调查数据,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热爱科学、志存高远的精神面貌。青少年易于立梦也乐于追梦,我们在欣喜青少年美好立梦的同时,还要呵护他们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厚植科学精神,不懈追梦。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把科技强国梦与个人成长梦始终紧密相连。在科学教育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生动形象地讲好国家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众多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引导青少年从小立志钻研科学,也要讲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的深刻道理,引导青少年今后无论面对怎样的考验与挑战,都始终不忘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
  第二,丰富知识渠道,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前沿科技知识、始终保持浓厚科学兴趣。调查显示,受访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的渠道从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影视节目(60.9%),课外读物(56.3%),科技馆/展览馆(55.0%),课堂学习(41.2%),泛科普类平台(33.5%),科协等官方平台(29.9%),讲座(28.0%)。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的渠道很丰富,但强权威性、时效性的学习渠道使用占比还偏小,不利于青少年准确了解前沿科技知识、激发科学兴趣,需要纠偏。比如,影视节目的严谨性不如科协官方平台,但前者的占比却是后者的两倍,后者就可以思考,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栏目中,如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内容吸引住青少年。
  第三,倡导对话沟通,方便青少年从科学家身上汲取更多成长养分。科学家的宝贵价值,不仅在于他们卓越的科学贡献,还在于他们在后备科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肯定科学家醉心科研、不断突破的同时,也要鼓励并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科学家与青少年对话沟通,让青少年真实了解新时代科学科技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方向,激发青少年从小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孜孜不倦地学习,向科学梦想勇毅前行。
  第四,优化学校管理,助推青少年把美好梦想变成美好现实。学校的科学教育,当前有三个因素不利于科学家精神培养,即能力培养弱于知识传授,校外活动弱于校内活动,专业教师弱于其他学科。为此,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博物馆、科技馆面向学生更好开放,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等相关文件和具体措施。学校教育要落实这些政策要求,用好这些资源,帮助青少年夯实科学素养基础、传承科学家精神,助推当前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可喜局面变成科学人才蓬勃成长的美好现实。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