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程 丹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一堂语文课的传统精髓,是一个学生学好语文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它贯穿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我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平时的做法。
   学会“听”
  “听”是说、读、写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一节课,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倾听,才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在学生听之前,要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在让学生读字词、课文时,我会说:“仔细听,他的字音读对了吗?”在听同伴交流时,我会说:“认真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你能补充吗?”听完后,我会说:“我们来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听得更加仔细认真。当然,适时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会说:“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言,才是最棒的学生。”不仅鼓励了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并学会倾听。
  重视“读”
  “读”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由深入浅,进行“初读—精读—赏读—延读”的“四读”活动,通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精读理解感悟文本内涵,赏读积累运用语言,延读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成长,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和陶罐的谦虚、友善。最后通过与《北风和太阳》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氛围,设置真实有趣的情境,寻找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无限向往。此外,还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直到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在教学《荷花》时,荷花的姿态是描写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二、三自然段,抓儿化词、轻声词,抓排比句、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荷花的姿态美。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也逐渐形成了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乐于“说”
  “说”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进行,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在“初读”环节,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汉字的注意点、方法、窍门,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收获和疑惑。在“精读”环节,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悟,对字词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延读”环节,学生读完推荐的书或文章后,可以交流读书的感悟、心得、收获。在教学《赵州桥》时,让学生转换身份,假设自己是一名导游,向大家介绍赵州桥;在教学《清明》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说一说在清明节时和家人会做什么,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学生既有说的兴趣,又有说的话题,在说中提升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练习“写”
  “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在生命课堂中,“写”着重在“赏读”环节中落实,低学段教师指导书写汉字的正确姿势,结构的规范布局,笔画的顺序规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写字的愿望,并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中高学段逐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给学生以启迪与灵感。如在教学《花钟》时,让学生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大树》时,让学生写写“如果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进行语言的建构与积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教学的基础。我们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贠张逸夫小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