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培养学生数学“说”的能力
□张 宁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同步进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必要和重要的。通过“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说”的能力。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数学“说”的能力,关键在于营造欢乐、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首先,教师需放下“师道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将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其次,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关爱,尤其对担心说错不敢说和会说而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引导其敢说善思。再次,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想说。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画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接着让学生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由教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猜”的度数与学生量的度数完全一样。学生们惊奇地问:“老师,您没看我画的三角形的形状,更没量过角的度数,怎么就猜得这么准呢?”“老师,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奥秘?您能把这个奥秘告诉我们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听讲非常投入,教学效果很理想。最后,教师引导时应尽量采用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你能试着讲讲吗?”等亲切、协商的语气,让学生轻松愉悦,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在互动开放的交流中让学生多“说”
  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氛围,努力促成“学习共同体”。如讲解习题时,先让个别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其他学生聆听后判断正误,并进行补充或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培养和提高“说”的能力。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各自说一说解题思路,每个学生既有面对小组发表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分享交流的机会。学生为取得优胜小组的荣誉,会主动思考、倾听,灵活运用知识全身心投入发言讨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学精确恰当引导,让学生会“说”
  学生的言行深受教师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科学恰当地引导,促使学生掌握“说”的方法。这里的“说”,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再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条理清晰、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其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要求学生用词要准确,描述要贴切,决不能模棱两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语言的浓缩性,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数学的逻辑性又决定了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判断和推理,有理有据地把思考过程准确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说”的能力,整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是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恰到好处地去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说”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说”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一小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