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以生为本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王文莉
  小学数学要求教师关注生本理念的落实,确保学生能够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做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就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建立教学情境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数学思维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同时,数学知识原有的抽象性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理念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必然要求。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其中涉及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多种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物展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张一毫米厚度的卡片,并将卡片的厚度告知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趣味性的视频以及动画片,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其中各类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使用所掌握的长度单位精准表达。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动静关系
  生本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肯定,学生在知识学习、探索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效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动静关系。这里所提及到的“动”,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在全方位调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让其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及应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在了解有关长方形、圆柱形、正方形、球等这些物体及其特征之后,由教师安排学生喜欢的模型练习活动,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到物体的搭配建设中。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调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数学课堂中的“静”是指学生需要静下心来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及探究。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方式,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结合生活经历进行问题深入思考,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显著作用。
  ◆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需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中,这就意味着需要摒弃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综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各种基础知识,并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迁移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探索之后,结合教材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最终答案。
  教师想要使用生本理念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有效处理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尊重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庄里小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