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警惕劳动课被“架空”
□前 溪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中指出,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5月5日《潇湘晨报》)
  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无疑提高了劳动课的“地位”,而发布的课程标准则极具操作性,换言之,中小学只要依照课程标准操作,一步步落实,学生们最终都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都会变得热爱劳动。但这究竟是“理想状态”还是“可期待的结果”,我们还不能给出肯定答案。笔者认为,我们要警惕劳动课被“架空”,警惕劳动课变得“有名无实”。
  当下的许多学生不喜欢劳动,不会做家务,甚至连打扫教室都要让家长代劳。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势在必行,而学生的劳动技能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小学生不会剥鸡蛋、不会扫地,大学生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这些现象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见怪不怪的“现实”。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将改变学生不爱劳动的现状,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劳动课即便是成了独立的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劳动课的地位马上就会上升,学校和家长都会将劳动课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校和家长嘴上承认劳动课的重要性,这是轻松的,但想让他们在行动上承认劳动课重要,真正去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不容易。一方面让学生变得爱劳动,掌握劳动技能,会做家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时间花费在培养劳动技能方面,恐怕学校和家长都不太愿意;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可能未必从心底里承认劳动课程的重要性。许多家长恨不得将孩子的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
  诚然,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但因为应试教育大有市场,升学的压力仍然沉重,家长和孩子其实很难真正轻松。在学校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还有许多家长仍然在“加码”,暗中创造条件让孩子“补课”。在这样的现实中,让学校和家长在短时间内改变教育理念,愿意花费时间让孩子参与劳动,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当然,营造轰轰烈烈的劳动氛围,让学生蜻蜓点水式地参与劳动是可以的,但这违背了劳动课的宗旨。
  要防止劳动课被“架空”,需要教育部门有完整的监督机制。同时,要加强宣传,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其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深远影响,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劳动技能。学校的劳动课上得扎实,家长积极配合,主动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劳动教育才能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如此,劳动课才能真正散发出育人的魅力。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