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任务驱动管理教学教研
□邹兴平
  我每天观察学生晨读时,发现很多班级的学习效率很低,很多同学不明确晨读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只是一味地读望天书。我研讨这个问题,提出让“菜单”进入晨读的建议,各班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进教室,就会看到科代表在黑板上写着当天该读哪一科,读哪章哪节,各小组长检查落实。在任务驱动下,教师把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其实这就是任务驱动理念。除明确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明确完成的时间,具体由谁来检查,达到什么目标,学习效率才能提高。面对教学教研的现状和困境,我们需要寻找化解教学教研困扰的对策。
  建立赛课机制
  我们把教师的赛课分为年级备课组、学科组、学校三个级别。
  年级备课组的赛课主要是个人研讨课,旨在通过备课组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转变观念,消除“满堂灌”现象,推进学、教、练、用课堂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备课组长为负责人,举行常规教学听评课活动,要求备课组内人人参与执教,人人参与听评课活动,所有活动资料备课组整理存档。
  学科组主要是学科竞赛课,旨在树立标兵,深入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教科室协助,各学科组分别推选一位本学科个人研讨课的优胜者,参与赛课活动。学科组集体议课,参赛者完成二次教学设计,竞赛课的部分成果共享,各学科组长担任评委进行评分,活动资料进入学科组档案。
  学校级主要是校内引领课和校外交流课,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科室为单位,从学科竞赛课中选择最优质的课,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引领。此项教学活动原则上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学习,并邀请专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点评与答疑,活动全程摄像。同时为各级校外交流课做好储备。
  机制建立以后,配套评价制度,与学期绩效考核挂钩,很快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全员赛课,排成菜单式课表,科室统筹,组内落实。三个年级文科、理科、综合科同时横向并行推进;三段延伸,即备课组、学科组、学校纵向推进;三合策略,即结合、整合、融合学校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凝心聚力,让管理单纯而有实效。创新多种形式、拓展内容、因校制宜、研训一体、自下而上,聚焦问题形成课题,自上而下,实施顶层设计,解决问题,引领发展,形成了教研文化。
  与信息技术融合
  信息化环境的优化和师生素养的提升,让我们的赛课开始持续升温,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开始变化,教师们在赛课中运用各种资源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更加富有依据性、预设性、及时性、生成性和针对性。
  教师们憋足一股劲,把赛课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赛促学,让课堂更智慧,课堂成了信息技术与师生学习深度融合的真实场景。我们开始构建资源推送智能化、师生交付立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的新型课堂。推进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实现管理与评价的智能化。
  师徒结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校对新调入的、专业不对口的、专业基本功不够的青年教师,实行配置师傅的方式辅导他们进行赛课,形成“常规+赛课+成果展示+职业规划”四个环节。明确师徒结对人员,提出“三带三学”要求:“三带”即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学”即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具体而言,还规定了“五个一”,即每周师徒互听互评一节常态课,每学期共同打磨一节主题精品课,每学期撰写一个主题精品课例,每学期撰写一篇成长故事和教育教学论文或制作活动微视频,每学期共建一个“六小”资源库。赛课则是以“三级四课”为载体,师傅辅导好徒弟,从备课、赛课、反思到主题性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全程进行指导,为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提出培养路径。
  立足课堂主阵地,研究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并使二者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不断改变着学校的生态。频繁深入的应用让我们发生了变化:环境优化、素质提升、理念更新、方式改变、内容重组、文化重构、评价重建,一所优质的学校正在悄然形成。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