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提升思政课感染力需多措并举
□陈 铁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思政课面对的学生群体规模大、年龄跨度大,提升中小学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提高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非常关键且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需多措并举,以此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
  首先,注重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体验不到真实的革命环境,感悟不到伟大的信仰与精神,认为思政课单调、无趣。如对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时,口头讲解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多数学生感受不到中国共产党缔造者的伟大。若将现代智能技术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来,就能使思政课活起来,如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资料,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革命情怀。
  其次,注重挖掘鲜活资源。学生身边的资源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榜样之间的距离,教育效果会更好。一要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这些地方洒有先烈的鲜血,我们要把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二要挖掘当地在新中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带领本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物,这些榜样就生活在学生身边,学生并不陌生,学习他们的事迹可以使学生感到更亲切更有激情,从而使思政课鲜活起来,提升教育效果。
  第三,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优秀传统文化,有党史,有新中国发展史,还有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人物,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对学生精神的感化和信仰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精神感化需要入脑入心,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手段需要丰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育内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施教。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最喜欢进行互动,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多用一些案例来引领学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在探究中感悟,在讨论中提升,逐步形成理想信仰,培育爱国情怀,构筑自己的远大目标与梦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再者,注重社会综合实践。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情操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素养最终还是表现在行为上,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感化,而且要在学生的实践行动中得到体现。思政课需要走进社会,奉献社会,要把思政课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思想课的教学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在志愿服务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劳动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一种育人途径。在劳动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劳动教育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思政课也要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思政课的育人质量,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如此,才能让思政课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