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双减”落实处, 杏坛育新人
□陈士同
  “双减”政策着眼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顶层宏观设计为教育健康良性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让“双减”切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具体实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深入认识落实“双减”政策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以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和方法。在知识型、技能型教育时代,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成为教育追求的主旋律,由此产生的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了达成双向目标,学生的时间被压榨,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独立思考的时间被无穷的作业、无止境的机械刷题占有。没有运动时间、没有思考机会、没有自主创造的条件,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除了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很难养成好的综合素养。毋庸置疑,这种教育与教育的本义严重背离。
  在“双减”的规范下,教师应端正教书育人观,把学生看作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可塑性强的生命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研究新教材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和“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除了“术”的指导,更要强化“道”的根植;除了必备知识的传授,加强思维训练、关键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应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高效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宽松的环境。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封闭的学习空间打开,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由静态刷题向动态的活动转变。这样学生所学的就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静态知识,而是鲜活的生活经验。有了这种教育教学的突破,学生不仅能习得知识,也可以训练思维,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涵养,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教材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适当的作业训练必不可少,但以长远的眼光审视,学生应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积极融入社会,感受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并适度锻炼动手能力,未来进入社会才不至于产生无所适从之感。因而深入落实“双减”,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带头人,转变观念,积极作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健康成长。
  “双减”要想真正落实,教师和家长是重要的责任人。家长也要摒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思想,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要摒除急功近利的功利性思维,把立德树人真正作为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把对学生的关注点从学生做多少题转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上。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真正在运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真正的解放,“双减”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