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多种方式培养高年级小学生数感
□王丽娜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知识储备、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成为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数感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知识与思维,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数感培养要着力于学生的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聚焦生活,在生活中形成数感
  聚焦生活,在生活中形成数感是高年级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变化与成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符合小学生成长实际的教学方案,利用数学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感,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以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个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实物,让学生观察实物并分析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硬纸壳做成的带盖子的笔筒,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快速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提出具体的设想。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圆柱的上和下面两个圆的面积和侧面积的和,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侧面积计算难的问题,虽然高很容易找到,但如何才能得到另外一个数据呢?学生通过实物观察的方式逐渐认识到可以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将侧面看成一个长方形。由此得出将高当作长方形的宽,将底面圆的周长看作长方形的长,通过培养数感的方式找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形成数感
  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形成数感是学生发展能力的一种具体形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高年级学生围绕数学内容开展合理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成长,在讨论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布置讨论的任务:
  任务1: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如何操作?
  任务2:一个底为5厘米,高为6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小组可以很快根据对图形的感觉,找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通过割补法的方案完成图形的变形。在割补过程中,学生讨论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平行四边形一侧割下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侧形成长方形;另一种则是割下三角形颠倒方向补成梯形,这两种方案都是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而形成的,可以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2中,学生根据任务1的内容基本形成了对面积的认识,结合已经有的5厘米和6厘米数据,会在小组内自觉得到5×6的结论,在初期的时候,学生对于计算只是直觉而没有依据,但反复琢磨任务1就可以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总结、归纳。
  开展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数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数学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利用实践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内容,通过实践,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以圆的周长为例,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公式后,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疑惑,认为可能和实际长度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圆的周长公式,并强化学生对周长公式的记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将其剪切下来,先根据自己测定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在圆的一个点上做好标记,将其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再次到达标记的点时,记录其在直尺上走过的距离,通过两个数据结果对比的方式,认识到圆周长公式的“正确性”,以此培养学生数感。除了通过实践验证知识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的方式,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以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圆环面积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以此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小学生对数字的感知。
  在对高年级小学生数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通过生活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探索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邑县第二实验小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