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整本书阅读下的人物形象解读方法
□王 菲
  按照我国现行新课标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有效引导小学高段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高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倡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拓展和延伸,通过整本书阅读,在全面、立体、深入地解读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名著中心思想、整体感悟古典名著、拓宽学生思维、深挖学生阅读潜质。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而言,教学中普遍存在年龄小、整体认知难度大、思想解读缺乏全面性等问题,掌握科学有效的解读人物形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不仅要了解事情梗概,还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能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多种感受与不同见解,并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有着超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以刻画人物见长。作者通过多个精彩生动、脍炙人口、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将108个人物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笔者将以《水浒传》为例,结合整体阅读教学目标及小学高段学生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解读人物的方法。
  横向比较法
  此方法是将整本书中相似的人物进行表格型罗列,分别梳理出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横向比较分析解读人物性格。比如《水浒传》中的李逵与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分析,让学生分别罗列出二人性格的相同点(豪爽、仗义、勇猛绝伦、武艺超强、嫉恶如仇等)与不同点(鲁智深虽为人鲁莽,但是他粗中有细,而李逵只是鲁莽等),通过对比使学生对二人人物形象更加明晰、鲜明,避免混淆。此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情节体会法
  此方法重点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原则,适用于更加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人物。学生不局限于一个情节来分析了解人物,而是多情节、多方面、多角度来解读人物形象。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分析人物的每一个相关情节整理出来,着重关注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变化性,综合、立体、系统地看待人物。比如,学生在分析武松时,共整理出五个章节,分别是“结拜宋江”“武松打虎”“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大聚义”,相应总结出武松的人物形象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敢作敢当、英勇无畏、好面子、傻里傻气等。
  细节分析法
  《水浒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紧张,而且丰富传神。细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物的外貌、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行为等的描写。细节分析法可以从正面、侧面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绰号和称谓词推敲,也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分析。比如,对鲁智深的性格塑造,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中,面对酒保的热情询问,鲁智深的表现却是不耐烦,让酒保有酒菜“只顾拿来”,在听到隔壁哭声后,他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这些表现都体现出了他的暴躁性格……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的雕塑刻画,处处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全貌。
  思维导图分析法
  无论是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还是阅读之后,都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分析人物法。此方法在于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总结能力。以武松为例,可分别从人物情节(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绰号分析(行者武松)、粗略描写(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束)等元素进行归纳总结,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特点诠释了武松的人物性格。
   手抄报分析法
  手抄报分析法与思维导图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以图形的方式来展示人物形象,都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但手抄报更多地注重整本书带给学生的整体感受,是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人物的反思与琢磨、整理与总结。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整体性原则,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从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讨论文本细微的变化,了解人物的多面性,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