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研究
□冯 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要不断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提升学习效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减”的实施,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物态形式。在语文课与信息技术、劳动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已略显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情景教育和实践引导,全方位进行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的教学来达到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使作业以书面文字为主的传统模式得以改变,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素材和触发点,因此,应该在传统“听、说、读、写”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看”的部分。“看”的技能在“双减”背景下语文学习中得到显著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与手段设计基于“看”的课前预备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手段,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授《草船借箭》《景阳冈》《红楼春趣》等时,教师可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以点带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热爱。语文教师应充分地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扩充,做到对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经典篇章、音像素材等信手拈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语文课堂,将音乐、美图、短视频等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朗诵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但传统的朗诵练习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朗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不仅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欲望。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阅读素材能够进行自主操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有感情阅读等,使学生看画面通过自身的阅读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当成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工具,一种情感激发的方法,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创造出全新的教学环境,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把语文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
  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让劳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会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小学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都选用了颂扬劳动的课文,要进一步发掘语文课本中的劳动教育契合点,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如《祖父的园子》《四时田园杂兴》《悯农》等。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实践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学习完相关课文后,布置切实可行的劳动作业,联系课文让学生以拍图片、拍视频、画画、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劳动心得。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独立、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从收拾屋子到洗衣服煮饭,通过交流家务劳动心得的契机,去重新看待家庭劳动的价值,在心中埋下劳动光荣的种子。学校也可以利用空地给每一个班级建立本班的劳动试验田,让学生自己种下蔬菜或花卉,由学校完成翻地、施肥等工作,教师牵头参与做好植物养护,组织学生察看生长和收获情况。将语文学习回归生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劳作的艰难,建立他们对劳动价值的了解。
  在“双减”大背景下,通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的融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发生转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米脂县城郊镇中心学校)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