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知晓历史兴替厚植爱国情怀
□张 娜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什么性质的课程,无论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作为一直在初中历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我认为必须立足历史课堂,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基础,渗透思政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教育,并能进行客观评判,厚植爱国情怀,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历史解释”,属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在七年级下册两宋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史料实证,将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南宋与金签订既送金岁币又向金称臣等两宋众多相关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得出两宋在政治上的表现非常弱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强国有我”的信念。通过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表现,如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与夜市,农村还出现了草市,纸币交子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的出现等,再结合靖康之变,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国家要强大,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从而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我们应该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学习,团结一致,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发展。再如讲解七年级《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了两个历史史料,其一“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前期,当时强大的国力、发达的经济足以支撑郑和完成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七下西洋;其二“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后期,当时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倭寇侵犯。上课时通过两个史料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关系,只有国家强大,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严以律己,团结奋进,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注重时空观念,中外对比,强化思政教育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时空观念,通过中外对比,可以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九年级《工业革命》一课时,结合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在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进而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介绍完这一事件后向学生提问: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英国在那时候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趁热打铁,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让学生结合史料,将清朝与同时期的英国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英国在制度上领先于清朝。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如今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积极承担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应该多注重时空观念,通过中外对比,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强化思政教育,一举多得。
  以党史、国史教学为抓手,根植思政教育
  作为历史教师,深知历史便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日常教学中,融合党史教育,根植思政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在教学八年级《长征》一课时,我先播放了金一南将军谈及长征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理解长征虽然艰苦,但红军战士只有一个信念:跟着共产党走,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学生理解了信念、信仰的力量,也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践行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教学工作中,只有立足历史课堂,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可以让学生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更好地服务社会。
  课题: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双减政策下的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5+2”模式改革探索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21Y0397)。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初级中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