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微实践
□高宜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让生命有根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学校教育,潜移默化根植于学生心中,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依然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晨微课,就是早晨通过晨会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微型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的精神“早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晨微课就是在晨会前让学生诵读十分钟《论语》,体悟《论语》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会微课,就是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为国学经典做注解,进一步讲清、讲透国学经典的内涵,例如围绕励志进取这个教育主题,用《王阳明立志》等生动形象的国学小故事激励学生励志进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引导学生就教育主题、国学经典解读、故事启发等进行小组讨论,谈认识、说收获、说感悟,在分享“微感悟”中将国学经典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行为习惯的改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前微课,就是将课前5分钟设计成传统文化学习环节,学生在这个时间段读经典、吟古诗,在微积累中领会中华文化经典中的思想和哲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微课,就是在传统节日设计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打破空间限制,将课程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了解传统文化,并结合现实,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微课,我们的古代典籍中从不缺乏艰苦朴素、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和生动事迹,真正困难的是,如何精准地选择正面教育和榜样示范的案例,并将其有效融入具体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生根,通过微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微课更加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思政课作为传授学生知识文化与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肩负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德的文化,思政课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受到文化熏陶,形成文化素养。思政课堂是教师开展德育的关键渠道,教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生活中践行,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落地提供了有效抓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带动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架构,教学浸润、专题开发、活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融入各社团活动,并有机融入课后延时服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由量到质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