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从曹村中学办学实践谈学校管理工作的三种关系
□尹小昌
  学校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如果我们静心梳理和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联系,并将其进一步归纳为“文化与发展、课堂与人、内与外”三种关系。理清了这三种关系,便如同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似繁杂无序的学校工作也会变得清晰而有序。本文结合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曹村中学”“曹中”)的办学实践,浅谈处理以上三种关系的经验做法。
  有灵魂的学校才有未来:文化与发展
  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这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面貌,也是学校之魂,它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优秀而特色鲜明的文化更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善于调动和运用这种学校文化资源,去感染影响师生并推动工作,用它引领师生的行动。关键时刻,文化力量的彰显、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精神上的激励和引领,能很快转化为师生行动上的高效和一致,从而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曹村中学作为一所具有64年历史的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深厚、鲜明而有特色。校园里两棵高大的白杨见证了学校的发展,是曹中的象征,更是无数曹中学子的牵挂。我们结合白杨形象将曹中的文化内涵提炼概括为“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力争上游”,并命名为“白杨精神”。
  近两年,曹中处于发展的转型期,教师人心浮动,难免有迷茫和彷徨,校园里也出现了关于学校发展和个人前途的消极声音。为了稳定人心,平稳度过转型期,坚守好农村高中这块阵地,我们紧紧围绕“白杨”校魂,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优质资源,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弘扬“白杨精神”,宣传扎根乡村教育的先进事迹。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白杨精神”的解读,教室里统一布置的标语“静心苦学,立志曹中”,编纂印刷了曹中育人故事集《守望》和歌颂曹中教师育人情怀的《白杨诗集》,组织主题为“我与白杨共成长”的文艺演出,设立了学校最高奖“白杨奖”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白杨精神”在曹中校园里变得生动而具体,成为师生人人为之骄傲自豪的精神支柱。
  通过努力,我们看到了学校可喜的变化:学校并没有因转型而出现制度废弛、士气低落、工作懈怠的局面,反而人心凝聚、师生以校为荣,一切工作平稳有序。曹中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的转型期充分发挥了“导航仪”和“压舱石”的作用。
  校园里真正的改变:课堂与人
  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是课堂,最重要的人是学生。我们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课堂,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学校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发展,未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多样化,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如果我们今天的课堂只完成了对知识的传授,无论多么深入和精准,面对今天和未来而言,都将是不合格的。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是能参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合作精神、竞争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所以今天的课堂已不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应该看作是课堂育人的必要补充。理想的课堂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潜移默化地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行,当然也会涵养教师的情怀和风格;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它塑造和改变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课堂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诚坦然的学生合作,每位教师都能充满爱心地去关注、激发学生的潜能,每名学生都能阳光自信地展示自己,欣赏同伴,这样的课堂才是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层出不穷,各种理念口号扑面而来的现状,面对生源较差的实际校情,我们也有过无所适从,不知所往。几经比较、摸索、曲折、思考,最后我们下定决心,结合曹中实际,走自己的路,八方风来,更需站稳脚跟。2018年4月,我们推出“曹中好课堂标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又于2019年10月升级为“曹中好课堂标准2.0版”。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化繁为简,适用最好,既非常理想,又特别现实。经过不懈努力,教师们渐渐由怀疑、抵触到认同、接受、积极应用,以前沉闷的课堂现在充满了掌声、笑声、鼓励声和讨论声,昏昏欲睡的学生变得精神焕发、灵气十足,教师们也教得轻松高效,工作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课堂不仅关注知识,更要关注人,这已是曹中教师的共识。与活动育人相比较,课堂育人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个主次关系一定要摆正。学生的文明自律、自信合作要从课堂开始培养,教师的育人情怀更要从课堂开始涵养。现在,随着“曹中好课堂”的深入推进,教师们更积极了,学生更自信了,校园也更和谐了,曹中更深刻的变化开始在课堂上悄悄地发生着。
  理想的办学之路:内与外
  这里的内,指的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创新;这里的外,指的是社会环境。学校的内部管理只有不断调整创新,将制度与人性结合起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师群体心理。教师群体天然具有丰富的社会性,无视这一点,管理机制因循守旧,不能及时调整,作为管理者必然会出现许多无奈与烦恼。所以,学校的内部管理应当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
  今天的学校,已不可能只是闭门办学的“桃花源”,日益互联的社会发展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面向社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以赢得学校发展的最大空间。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好对外的工作,这也是当下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只抓外不抓内,失其根本;只抓内不抓外,则难以拓展。内外兼顾,方为理想的办学之路。曹中依据校情,在内与外两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努力。
  对内方面,学校适当打破教学、德育工作的界线,让更多中层干部有不同的工作经历和体验,培养学校管理综合型领导;减少层级领导,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扁平化,确保管理效力不衰减;把党员教师的身份在课表上特意标注,每次考试都将党员教师的成绩作以专题分析,让党建在学校工作中具体化;实行教研双组长制,让45岁以下的教师任教研组长,他们有组织教研活动的热情和精力,将年龄大的老组长聘为学校教研员,作为年轻组长的顾问,做好业务知识的引领和把关;在教师中成立读书会,用阅读来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引领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内部管理创新上的一些做法,几年坚持下来,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发展的动力与教师群体的活力。
  对外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家长作用,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形成家校合力联手育人机制;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争取资金,设立奖学金;利用当地柿子产业特色开展乡土教育;协调处理与当地交警队、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关系,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与发展、课堂与人、内与外”,这三种关系是校园里的客观存在,当我们深刻理解并理清了学校的这三种关系时,我们对学校的管理就会由具体工作的方法论上升到整体认识论的层面,从而也会更加从容而自信。(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