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刘 辉
  不久前,教育部刚刚公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道德与法治课这样的核心素养内涵: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方面的核心素养恰逢其时、一语中的。那么,该如何具体实现这些内涵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拙见。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让学生走出去,去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红色根据地,通过现场听讲解、看实景、谈感受等活动让学生对革命英雄产生敬爱之情,爱上我们伟大的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内涵。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意识等还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小学阶段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能完全满足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请进来”:邀请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等为学生开展事迹宣讲会、专题讲座等;二、“走出去”:让学生去敬老院、社区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认识。近年来,犯罪呈现低龄化,光靠学校、家庭的教育收效甚微。这时候需要借助多渠道,不仅可以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交警队以及律师参与校园法治建设,定期开展法治宣讲,而且要让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就近参观劳改所、少管所等,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
  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我们可以邀请社会上身残志坚的人士来校做报告,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使学生尊重残障人士,学习他们不向命运低头的优秀品质,也使学生不要因为家境贫寒放弃自己的人生梦想,起到触及学生心灵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扶”与“不扶”在近几年一直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这其实是责任担当的问题。而缺乏责任担当的事情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已屡见不鲜,很多学生犯了错,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或是给别人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请公安民警、消防员、防疫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环卫工人等进校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已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讲和考,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拓宽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同时我们每位思政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将“大思政课”不仅融于课,更要融入行和情中。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