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丁俊萍
  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是两岁半到六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群体活动有明显的倾向。而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父母必须给孩子创设环境,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
  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父母同孩子要经常一块游戏、娱乐。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从小就会喜欢与人交往,在外遇到挫折和苦恼,也会因有这样的家庭温暖而很快愈合。定期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和其他年龄相仿的、价值观相近的孩子进行沟通合作的机会。价值观相近的同龄人的交往会促使孩子学到很多从其他人身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不同背景的同龄人的活动,鼓励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其社会活动能力。
  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语言沟通,父母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讲故事、多创编故事,要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为孩子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鼓励孩子说出感受,有意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进行因果思考,这对其有效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培养必备品格,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教给孩子在集体交往中应具备的品质:有毅力、有责任感、真诚等,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欣赏别人。要重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守信、真诚、开朗、诚实等,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宽以待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实质上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动力和基础。
  当孩子在家有特殊表现时,应及时与老师交流
  因为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的表现有时并不一定一样。家长一定要敏感、细心一点,及时感受到孩子的异样,和孩子的老师、好朋友多交流,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陪伴、帮助、引导,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健谈、阳光。
  在家长的悉心帮助下,相信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一见陌生人就胆怯、退缩不敢说话等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自尊体系和人格完善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别忘了,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家长都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表扬他。长期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因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