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样开展思政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思政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思政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政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他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从课前演讲、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三个角度进行了如下尝试。
以时事热点为素材开展课前演讲
开展课前演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课前演讲,寻找好的素材是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关注时事热点,并以此为素材确定演讲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正能量。比如关注近两年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最美逆行者”,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关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一丝不苟、自强不息、恪尽职守的精神;关注冬奥会,引导学生学习奥运健儿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关注国际形势,了解中国立场,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及守望相助、珍爱和平的观念。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渗透思政教育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情美、自然美、文化美,寄托着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适时渗透思政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来感悟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三峡》《与朱元思书》时,通过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赏析意象内涵来感悟作者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挚爱情感;在教学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体会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信念;在教学《驿路梨花》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来感悟人情美,激发学生的向善情怀;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唯利是图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对比社会主义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以课后活动为载体培养爱国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举办以“逐梦九天,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观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和成功着陆直播,通过发祝贺短信、拟写青春誓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比如组织学生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后,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情景剧再现、邀请专家作报告、连线革命老战士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英雄事迹,自觉学习英雄人物信念坚定、英勇无畏的精神。比如每逢传统节日时,可以通过主题征文比赛、演讲赛、办手抄报等,激发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有效利用文本信息,结合时事热点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双修、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一中)
以时事热点为素材开展课前演讲
开展课前演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课前演讲,寻找好的素材是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关注时事热点,并以此为素材确定演讲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正能量。比如关注近两年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最美逆行者”,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关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一丝不苟、自强不息、恪尽职守的精神;关注冬奥会,引导学生学习奥运健儿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关注国际形势,了解中国立场,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及守望相助、珍爱和平的观念。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渗透思政教育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情美、自然美、文化美,寄托着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适时渗透思政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来感悟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三峡》《与朱元思书》时,通过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赏析意象内涵来感悟作者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挚爱情感;在教学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体会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信念;在教学《驿路梨花》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来感悟人情美,激发学生的向善情怀;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唯利是图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对比社会主义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以课后活动为载体培养爱国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举办以“逐梦九天,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观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和成功着陆直播,通过发祝贺短信、拟写青春誓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比如组织学生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后,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情景剧再现、邀请专家作报告、连线革命老战士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英雄事迹,自觉学习英雄人物信念坚定、英勇无畏的精神。比如每逢传统节日时,可以通过主题征文比赛、演讲赛、办手抄报等,激发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有效利用文本信息,结合时事热点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双修、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