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将幼儿园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
□袭 琳
  探究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相关实践案例,弥补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中的“留白”,还能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实践经验,为劳动教育活动中的主题教育和家园共育提供策略,提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技能水平,培养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将区域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对幼儿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和丰富区域活动中
  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

  教师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等环节,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科学有效地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有梯度的劳动教育环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来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
  小班幼儿能够听懂日常会话,并且在他人说话时能做出回应。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在区域活动中应侧重于“自我服务”的生活劳动教育。比如在环境创设中,多渗透有关独立操作的内容,在植物角、生活区、娃娃家等投放简单的操作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材料,将玩完的物品放回原位。
  中班幼儿能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整理简单物品,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应多渗透服务班级和他人的内容。比如在环境创设中多展示幼儿动手制作的成果。材料投放时,采用一些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的活动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幼儿可能因为自身能力发展不足,有时会给教师“帮倒忙”,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定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并能按类别整理物品,对于教师分配的任务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愿意为集体做事,知道保护环境。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制订区域规则,轮流做值日生,提升幼儿的责任感。
  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
  引导能力

  教师以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形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服务班级—社会公益的劳动行为和意识。
  1.帮助幼儿转变劳动观念
  班级在开展活动时,应让幼儿了解,劳动并非是让“我”干活,而是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服务是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保障。
  2.教师转变工作方式
  教师应该把行为的帮助转变为言语的提醒,把原本属于幼儿的劳动机会还给他们。区域活动是儿童相互交流的小社会,在区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3.尝试角色转换
  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创造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了解不同角色的心境,让幼儿产生共情。作为劳动者或值日生,服务他人是怎样的心情?作为享受者,体验他人的服务又是怎样的心情?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或进行探讨,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
  4.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班级通过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值日生或“劳动小明星”,为幼儿树立身边的好榜样,引导幼儿关爱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服务。每周评选出劳动小明星,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和个人收获。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劳动教育
  随着幼儿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资源,为幼儿提供服务他人和参与社会公益的劳动机会,从而巩固和升华前期劳动教育经验。
  在家庭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劳动,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持续对幼儿的劳动提供支持,使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利用节假日参与社会劳动。例如,春节让幼儿参与洒扫除尘、年货筹备、贴春联等家庭劳动。学雷锋日、劳动节、植树节带领幼儿进入社区,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弘扬崇尚劳动的家风,通过家园合作参与劳动实践,使幼儿在互助有爱的氛围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与自豪感,通过公益活动巩固幼儿劳动教育认知,升华服务社会的积极情感。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幼儿心底种下一颗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的种子。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合作交往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将两者科学有效结合,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政府机关幼儿园)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