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疣”的启示
□张晓花
英国古典作家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总引”中,曾写到了朝圣队伍中的各色人等,其中有一位磨坊主,作者仅仅强调了他“鼻子上有一粒疣”,一下子就将此人在众多朝拜者中突显出来,“疣”就是区别性特征。那么,我就想到了,统编版教材中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在教法上,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粒疣”呢?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教法是一样的吗?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读课文呢?
首先,要清楚认识教读与自读课文的区别。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过,统编版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度,后来又觉得不够贴切,因“精读”“略读”都是阅读方法,因此,改为“教读”和“自读”。他认为教读课文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文则是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
其次,找到合适自读课文的教法。单篇的自读课文,我认为可以采用:一是问题阅读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小问题,并且要使每两个相邻的问题之间有所衔接。艺术地设计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上《台阶》这课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推进自读课文的学习: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哪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进行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3.做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二是梳理归纳法。在讲读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内容列出知识点,然后梳理单元内同类文章的共性,找到这类文章的规律特点。例如,游记类文章可以从游记的三要素入手学习,抓住“所至”“所见”“所感”来分析。三是旁批引领教法。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针对课文的关键处、开头与结尾、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精要点评,启发学生去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本批注,引领教学。四是对于双篇的自读课文,可以采用对比阅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做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导学生从题材、观点、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入手。学生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对文章的选材、立意、情感等方面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自读课文提示。2.朗读课文。这两篇短文都与恐龙谜案有关,但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说明对象是否都是恐龙呢?3.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4.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只有在比较中学生的认识才会更清楚、更透彻。
总之,自读课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读书与不读书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一个是“心如尘灰”飘摇不定。书永远是我们无声的老师。“一粒疣”是区别,自读课文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法,不能随波逐流。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
英国古典作家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总引”中,曾写到了朝圣队伍中的各色人等,其中有一位磨坊主,作者仅仅强调了他“鼻子上有一粒疣”,一下子就将此人在众多朝拜者中突显出来,“疣”就是区别性特征。那么,我就想到了,统编版教材中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在教法上,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粒疣”呢?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教法是一样的吗?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读课文呢?
首先,要清楚认识教读与自读课文的区别。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过,统编版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度,后来又觉得不够贴切,因“精读”“略读”都是阅读方法,因此,改为“教读”和“自读”。他认为教读课文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文则是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
其次,找到合适自读课文的教法。单篇的自读课文,我认为可以采用:一是问题阅读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小问题,并且要使每两个相邻的问题之间有所衔接。艺术地设计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上《台阶》这课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推进自读课文的学习: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哪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进行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3.做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二是梳理归纳法。在讲读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内容列出知识点,然后梳理单元内同类文章的共性,找到这类文章的规律特点。例如,游记类文章可以从游记的三要素入手学习,抓住“所至”“所见”“所感”来分析。三是旁批引领教法。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针对课文的关键处、开头与结尾、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精要点评,启发学生去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本批注,引领教学。四是对于双篇的自读课文,可以采用对比阅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做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导学生从题材、观点、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入手。学生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对文章的选材、立意、情感等方面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自读课文提示。2.朗读课文。这两篇短文都与恐龙谜案有关,但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说明对象是否都是恐龙呢?3.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4.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只有在比较中学生的认识才会更清楚、更透彻。
总之,自读课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读书与不读书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一个是“心如尘灰”飘摇不定。书永远是我们无声的老师。“一粒疣”是区别,自读课文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法,不能随波逐流。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