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评改作文三建议
□何 捷


  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作文写了不少,但没有进步。
  没有进步的感觉也来自教师。语文老师都觉得自己在作文教学上付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习作的批改,让自己费尽心力。批改后,还要写下各种各样的评语,真的让人头疼。
  写得如何,就是关键了。人工写的评语,很容易陷入无效的尴尬境地——写了没有用。
  早在1985年的《心理学报》第一期,就有学者指出:人为评价作文,效果不佳。
  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影响因子——中小学评价的核心依据不同。
  小学评价,教师的感觉占据很大成分;中学评价,根据标准的量化是常态,套用标准评分,时间久了也会流于形式。而学生的作文到底好不好,中学老师更有话语权。小学写了不少作文,到中学依然感觉不会写的大有人在。
  可见,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接轨是个问题。然而,接轨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中小学对作文的评价标准依然各行其道,一时间还无法达成共识。要知道,中小学使用的是一本课程标准。
  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实力,获得真正的进步?教师在这方面可以做的有哪些呢?分享的建议如下:
   建议1
  指导学生列出“常见问题清单”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日常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列出清单。
  例如,建立个人“常错用错的词语表”;列出自己常写的“老掉牙修辞句”;写下自己曾遇到的写作“大困难”“大问题”等,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参考,并在每次获得教师的评价后,增补这张清单。
  这种做法让学生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常见错误,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方便的工具,帮助他们在写作时关注这些错误。错误之所以能来“捣乱”,是因为隐藏太深,而一旦公之于众,错误也就随之迎来末日。同时,老师定期检查这张清单,也能掌握学生最常见、典型的写作问题,提升执教能力。
   建议2
  区分文体,采用专项评价

  不少教师一学年中写下的作文评语,几乎都是类似的。诸如文句优美、中心明确。有时还会来几句俏皮话:继续努力哦!不错啦,加油!棒棒哒!类似这样的评语,写就是浪费时间,看也是消磨意志。即便有鼓励的成分在,但常年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其力量也会渐渐消失。
  实际上,文体不同,评价自然应有所差别,这是常识,但由于长期对作文研究的缺乏,所以常识也渐渐被忽略,评价陷入无意识的状态。
  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要区分文体,采用不同文体应有的专项评价。例如在佛里曼的《写作与学科评价评估》中,关于某一类实用性文体写作的评价,设计了这样的等级。等级表中分为三个版块,每个版块针对这一文体写作的需求和特征,设计四个档次。没有宽泛的评估,只有对应的条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参考价值,能促进学生在这一类写作中获得水平提升。例如关于背景信息部分,评价指向为不熟悉内容的读者提供上下文信息。共涉及四个条款,每个条款分别赋分。其中:几乎不提供准确的、和主题有关的背景信息,列为不及格,赋1分;提供不重要背景信息且不准确、和主题无关,列为及格,赋2分;提供重要背景信息准确、和主题相关,列为良好,赋3分;提供额外的重要背景信息准确、和主题相关,列为优秀,赋4分。再如关于支持性段落部分:表现出作者对概念和过程完全理解,能够解释术语,为支持上述见解和为不熟悉内容的读者提供准确的、相关的和完整的证据部分,同样也从低到高分为四档:几乎不限定,也没有解释必要的术语;准确限定和解释某些必要的术语;准确限定和解释几乎所有必要的术语;准确限定和解释所有必要的术语。还如关于写作技巧:正确使用语法、标点符号、拼写和引文,也分为:几乎没有按要求使用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规则;按要求使用部分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规则;按要求使用大部分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规则;按要求使用全部语法、标点符号、拼写规则。每个档次赋分不同,根据情况评定,各项统计总分,各项相加,得出总得分。
  建议3
  教学时,即开始研制评价规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评”一致性。在写作教学中也应得到落实。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和学生共享本次写作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师生共同知晓评价的标准。学生在写之前就明白“需要写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标准”“合格是如何?优秀是怎样?”
  心中有目标,特别是有评价的标准,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够有意识地趋向标准去写,本次的练习才算产生效果。认识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都知道,每一次写作并不是为了追求华丽的文字,也不仅是写出一篇文章,而是为了实现目标。写作,是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规则的研制,可以分步执行,和教学融为一体。
  第一步:设定本次写作的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和当前的写作任务目标是否一致。这一步意在确保最后的评价结果、指向和目标,并与实际教学相一致。
  第二步:设计环节,确保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明确本次写作的特征、技能、行为,回避不希望看到的错误等。
  第三步:和学生一起,或者由教师进行,确定出好、中、差三个级别的评价标准。
  第四步:适当时,对标准细节进行描述,特别是对最高级别和最低档次特点进行描述。
  第五步:开展写作,进行学习。执行标准,施以过程性评价,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修改。
  以上三条建议,执行起来会遭遇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教师本人的原有认识。要改变自己一贯的做法,绝非易事。但实践的脚步必须迈出,才能在数次尝试后渐入佳境。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