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从《青台镇》读懂缤纷世情与民族精神
□黄治兰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是一个很传奇的古镇……”寥寥数语,生动洗练的文字就将我带入故乡的风土人情中去,吸引我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看,不经意间一个下午就悄悄流逝了,于是家乡的原野、袅袅的炊烟,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情不自禁心潮澎湃。这就是作家郑长春长篇小说《青台镇》带给我的震撼和慰藉。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阅读小说,能增加我们的阅历,启发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小说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个喜欢品读历史的人。我深知,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想从滚滚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更多思想的浪花和智慧的结晶,并非易事。因此,每每读史却又惧怕史书的枯燥和凝重,总是读不了几页就要放下,望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一声长叹: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民族的历史?我们到底应该从浩瀚的历史中吸取什么?
  直到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读到郑长春的长篇小说《青台镇》,心中的种种谜团和疑问才如拨云见日般渐渐明晰。
  《青台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那是个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豫南盆地,自古王侯盘踞,英才辈出。因为地理位置独特,特别是宋金时期,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情状时有发生,可以说每一条河、每一个小镇、每一个村落,都蕴藏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古镇青台,就是传奇一页。
  这本书从金花公主欲留古镇青台开始,到觅得民间少年做夫君,结果成了俗世不容的悲情幽魂。带着无限幽怨,作者娓娓道来,讲述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后人在古镇附近一个叫梁岗的地方,遇一知音,梁岗人义赠田舍,使张良后人得以在青台扎根生息。透过张氏家族的兴衰崛起,展现出豫南大地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清末民初是一段荒诞的历史。官兵无能,富人自奸,匪患猖獗,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怀抱的婴儿、待娩的孕妇尽遭屠戮,百姓苦不堪言。青台镇走出的有志之士张世仁在大清覆灭之际,欲舍生取义举刀自尽却被救下,心灰意冷后回青台镇苟且偷生,却生了个无能之子张云龙,加剧了家道的衰落。天无绝人之路,这世间没有永恒的富贵也没有永远的贫贱,虽然败家之子导致家道衰落,但这个“败家子”却破天荒地养育出一个好孙子张青屏。在他从小到大的成长中,从失序的社会底层和纷乱的家族争斗中挺身而出,历经千难万苦,最后淬炼成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一代枭雄。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特殊时期,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张世仁的书生意气,张世信的阴狠狡诈,张青屏的正直善良,张镇屏的猥琐虚伪,尽管他们都是一祖所传,性格和命运却相去甚远,实在让人扼腕顿足。
  书中民俗典故,皆有史可查,足见作者用心良苦。字里行间,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跃然纸上,让我在尽情阅读中仿佛回到了祖父祖母生活的时代,似乎看到未曾见面的爷爷奶奶,那个老家族的风雨纷争,抱憾而泣。父亲常对我说,感念今日的太平,爷爷是被打死的,奶奶是被饿死的,世事虽难,活着就好,人间正道是沧桑,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就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向前发展的缩影。
  一部《青台镇》,半卷民俗史。生命中注定,有些地方,是终生绕不开的,例如故乡,那个幼年急于逃离,中年魂牵梦绕,老年魂归故里的去处,翘首企盼中,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它还在那里。此时此刻,我轻掩书卷,依旧为书中的人物故事,心跳不已……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