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大山合唱团”用美育点燃乡村孩子希望之灯
□杨朝清
  去年暑假,黄国辉接到一个新任务——到巫山支教。有2000多名学生的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只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为了维持正常教学,经常是由体育教师兼职上音乐课。能不能在学校组建一个合唱小队,黄国辉说干就干。今年夏天,合唱团的几名孩子闯进了重庆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决赛。(7月7日《重庆日报》)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一些乡镇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越来越齐全;然而,体育老师兼职上音乐课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音体美教育资源的缺失和匮乏。虽然山里有些孩子有着好的嗓音条件,但几乎没有人会专门学习音乐,也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的训练和引导。“大山合唱团”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更多音乐技能,也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事非经过不知难,“大山合唱团”并非一帆风顺,同样也会面临着观念壁垒和人为藩篱。山里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教养”;思想封闭、观念滞后的部分老人,先入为主地断定唱歌会影响学习,对孩子练习唱歌持反对、排斥态度。支教老师和学校不仅与家长们沟通谈心,也着手帮助一些学生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还引导学生们妥善处理好时间,最终解开了老人们的“心结”,让“大山合唱团”有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在过去,中小学生才艺大赛清一色都是城市孩子的面孔和身影。这一次,“大山合唱团”让山里孩子也有机会和城市孩子同台竞技。一位支教老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不仅做了一件自己终生难忘的事情,也给山里孩子点燃了希望之灯。不论是“大山合唱团”,还是海南琼中女足,抑或是贵州六盘水“乐队的夏天”,通过音体美教育来丰盈乡村教育内核,寻找和发现另外一种可能性,哪怕乡村孩子并没有因此改变命运,但这也会让他们的人生多一些光亮和色彩。
  促进乡村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音体美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体美教育或许不能直接帮助孩子们实现“人生逆袭”,却能够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多一些黄国辉这样的“燃灯者”,山里孩子们奔向未来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阔。“大山合唱团”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它提醒和启发人们:只有均衡教育资源,山里孩子的希望之灯才有更多机会被点燃。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