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黄兴华
  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呢?以下,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做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进行协调,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有关情境中,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养成对知识探究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之“小岗村的改革”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岗村村民要冒着巨大风险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改革为什么能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村民甘冒风险进行改革的原因等问题,让学生从一个“被动旁观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之后,教师总结提升。学生从生动事例中感悟到:改革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巨大作用,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有重大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大众聚焦的主题入手,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正视发展挑战》时,我选取了家乡的小河作为切入点。我先让学生实地了解小河的水质和生物现状,并回家询问老一辈三十年前小河的相关情况,之后以《喜神河的过去与现在》为题撰写一篇调查报告。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自的调查报告,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分享。学生们陷入了对家乡母亲河三十年来环境变化的思考,也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政策教学内容深入探究的内驱力。
  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拉近师生距离,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度。首先,教师要从“权威”向“伙伴”转化,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敢谈、敢说。其次,教师要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转化,学生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提问、讨论、归纳的机会。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通常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能读懂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答;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之“我国资源面面观”这一内容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资料,然后呈现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否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如果不能,我们的新路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的关系?组织学生依据材料和生活经验,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意见在全班分享,同小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讨论、探究、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对各小组的意见加以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很快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总之,通过激发探究欲,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参与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喜神九年制学校)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