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紧扣课标 稳中创新 导向明确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简析

   □朱 红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落地落实,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创新性增强,综合性增强,注重了主干知识和地理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总体上稳字当头,无论是题型结构、文字数量、图表信息都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风格,整张试卷难易结合、布局合理,让学生领到试卷感觉相对从容,从第一感观上先拥有熟悉感和获得感,达到了增强自信、减轻压力的目的。但试卷中呈现的新情境、生成的新问题,也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
    去年和今年乙卷试题对比,能力要求明显提升
  去年高考乙卷地理试题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2道选考题,总字数2033,字符数(不计空格)2204,3幅图1张表。选择题第1至第6题为人文地理题,第7至11题为自然地理题;综合题36题考查的是中国上海的产业,37题考查农业;选考题43题考的是旅游地理,以乡村集体企业开发模式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选考题44题考的是环境保护,以青藏铁路为载体,考查铁路建设和运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今年高考乙卷地理试题依然是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2道选考题,总字数2081,字符数(不计空格)2264,5幅图1张表。选择题第1至第6题为人文地理题,第7至11题为自然地理题;综合题36题考查世界区域中以色列的产业,37题考查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选考题43题考的是旅游地理,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选考题44题考的是环境保护,以呼伦贝尔草原为载体,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两年试题的题型结构、文字数量、图表信息基本相同,但情境载体不同,能力要求明显提升。
  反映辉煌成就,彰显时代特征
  反映辉煌成就,厚植家国情怀,是本套试题的鲜明特征。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动力所取得的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如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
  凸现人地关系,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渗透“五育”,促进全面发展。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
  全国乙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从而为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就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制订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
  充分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功能,指向明确
  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这是一道极具区分度的试题,概念较多,且反复比较。
    注重综合思维,引领深度教学
  全国乙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44题考环境保护,以呼伦贝尔草原为载体,说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总之,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题,体现了新高考综合改革的精神,为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紧扣课程标准,悟透《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化基础性导向,回归教材,抓住必备知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服务“双减”工作,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