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小学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贺振梅 杨 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不仅对语文阅读内容方面有了更广泛的要求,更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加大阅读内容,提高阅读量,而这种延伸必须有一个衔接点,使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辅相成,课内阅读主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辅助课内阅读,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衔接。
  主题衔接,
  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每册语文课本都是按主题进行单元编排的,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题都是描写春天。不论是开篇的诗歌还是看图写话、写作内容都围绕春天展开。
  描写春天的活动,描写绿色植物,描写春天的景、春天的颜色、春天的气息。而我们相配备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也是围绕语文课本单元主题编排,每一单元又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三部分。第一单元的内容同样都是以春天为主题展开,如古诗《春兴》《惠崇春江晚景》,现代文《海燕》《春燕归来》《钱塘江春行》等。主题的衔接,为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为教师授课、备课提供了内容支撑,为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内学习,课外巩固,使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升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单元主题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内容衔接,
  辅助并加深内容的理解

  词由字组成,句由词组成,文章由句子组成。在阅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句式、很多的疑难杂点,这就需要课外知识的辅助性学习。如:在学习《增广贤文》时,其中有一句内容是“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学生对这一句很难理解,那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课外知识中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内容,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文章内容自然熟知于心。再如学习《幼学琼林》时,其中有一句内容是“鸿雁哀鸣,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如果没有读过《诗经·小雅·鸿雁》,就很难理解“鸿雁哀鸣”的悲伤,那么对文章情感的整体把握就会增加难度。
  我们在课内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同样可以加强训练,比如学习了《观潮》,明白了写景的方法,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写景文章中也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写作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大到阅读的衔接,小到句子的衔接,无一例外。课文中出现反问句,我们在课外阅读中找有关反问句的句子,反复读,反复练习,掌握这种句子的特点,学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化,熟练运用反问句。内容上的衔接,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知识、对课文的理解。
  体裁衔接,
  拓宽体裁阅读范围

  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就是掌握说明方法。课文读懂了,却搞不懂具体句子使用的具体说明方法,例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很多学生会把记叙文中的比喻错误地认为就是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这就需要把课外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类似的说明文,如《太阳》《自然界的食品树》,反复阅读、练习,从而体会说明文精炼、严谨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同文章体裁的结构特点,针对相应的体裁写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语文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语文学习的要求。课内外阅读,必须找准链接契合点,进行有效贴合语文学习内容的课内外相互衔接阅读,使阅读服务于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能够为学生打造具有延伸性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贺振梅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第五小学;杨玲陕西省榆林市教学研究室)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