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多管齐下铲除童书“毒瘤”
□付 彪
  近日,人教版插画问题曝光引起大量讨论。此外,还有部分问题童书也被网友一并扒出。有网友发现,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流汗啦!》绘本,也出现了卡通男孩拉着女生胳膊舔汗的图案,画面呈现让人不适。5月27日,《东方娃娃》编辑部发布说明称,已下架此书。(5月28日《成都商报》)
  如果说教材的插图是“配角”,儿童绘本的配图则是“主角”,如此低俗的图案,不仅有害,而且“有毒”。儿童绘本虽然不是教材,却是面向“3至6岁的孩子”的科普读物,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不仅可以用来讲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但是,儿童读物中出现像上述这样的低俗画面,则可能导致孩子盲目模仿,甚至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媒体多次披露,部分正规出版的儿童文学或儿童绘本内容失格、三观不正,甚至存在情欲、暴力等情节描写。5月25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江西省儿童读物消费调查报告》,指出有的儿童读物存在不良行为诱导、粗俗用语、暴力倾向、篡改经典等问题。这些“带毒”童书,无疑会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此报告揭示的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针对童书出版市场现状,铲除童书“毒瘤”,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应强化对童书的法治监管。《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有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坚持常态化监管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对童书市场的监管,严厉查处“带毒”童书,对相关出版机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责并给予惩戒。
  另一方面,应强化出版商的责任意识。儿童读物粗制滥造,一定程度上与出版商无视在内容上精耕细作、审校编辑不严等有关。儿童读物必须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决不允许在其中“夹带私货”。创作者和编辑人员也应跟上公众审美与社会观念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内容上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此外,把好童书质量关,社会监督必不可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家长应通过反映、曝光、举报等多种途径,让“带毒”童书无处遁形,为儿童健康阅读保驾护航。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