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教材插图应契合大众审美
□宋 潇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担心会影响孩子审美发展,而且有一些图片甚至存在违规的问题。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说明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教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这本引发争议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教材本身内容没有问题,而是其中的插画被人吐槽“太丑”“审美差”。还有人发现,有一些图片存在违规使用,甚至是颠覆大众审美的倾向。这些观点,将此事迅速引上热搜,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不禁让人疑问,到底怎样的插图,才与大众审美相契合?怎样的教材,才符合期待?
  其实,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苛求教材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而是希望这些面向中小学生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审美和启蒙效果。一方面,从教材内容质量角度来讲,哪怕是一字一词、一图一标点,都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因此,不管是前期的采写、策划和后面的编校、审读过程,都有一套严格且行之有效的流程,一旦出现疏漏,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风波。另一方面,从教材的整体设计、排版到插画等,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构思过程,而是匠心和人文关怀的细节体现,仅仅是“好看”还无法满足学生和大众的期许,还应注重美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需要贴近读者,更需要契合大众审美。此外,中小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设计得好,对教师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备课和讲课时,教师也能通过教材,和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可如果其中一个插图或者一段语句存在争议,那么教师在讲解时难免就会和外界面临同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而言,教材的插画,也是他们接触某个新鲜事物和知识的重要渠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同样也是一种传播媒介,运用得恰当,课本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相反,如果运用失当,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学生对美感和实际生活场景的理解。
  有必要看到,在这之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其中明确强调,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近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换句话说,对于教材插图“太丑”的问题,势必会面临读者的“挑刺”和拷问,但如果涉及教材插图存在违规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正所谓举一反三,此事也给出版社提供了一个契机,应该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和插图,改进画风和画法,提高审美层次和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启智、增慧的作用。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