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践行“双减”还需化解幼小衔接焦虑
□郑桂灵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有效遏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于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记者在北京采访发现,曾经的“学前班热”有所缓解,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渐少。与此同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份针对6238位家长的调查显示,部分家长依旧对幼小衔接心存担忧,渴望了解小学“零起点”实施状况。(5月17日《半月谈》)
  “双减”政策虽对幼教“小学化”倾向产生了积极的遏制效应,让幼儿园大班的生源流失大为减少,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担忧。通过记者采访发现,依然有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学前应接受拼音、数学、汉字等方面的教育,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在家亲自授课。由此看来,巩固“双减”成果,推动“零起点”教学,还需化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
  许多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存在疑虑,对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心存担忧,究其原因,固然有对小学“零起点”教学情况不了解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源于对“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教育”情有独钟。他们期待孩子在入学前多些知识储备,多些教育启蒙,这显然存有认知误区。
  破除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不当焦虑,让“双减”政策也充分体现于学前教育阶段,就得消除认知误区,尊重教育规律,并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联动的基础上,提高教育“透明度”,减少家长不必要的担心与焦虑。
  首先,要坚守幼儿教育宗旨,走出“知识抢跑”认知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难除,除了幼培机构营销的因素外,还在于家长对“知识抢跑”不可持续性缺乏认知,乐见孩子认几个字、识几个数、背几篇课文等显性“进步”,而忽略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知识的学生,其后期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
  其次,要增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课程衔接。学前班过度、超前教授幼儿知识,也导致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此,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引导幼儿园、小学以及社区联合为幼儿及家长开展多种观摩体验活动,不仅要满足儿童对知识经验的衔接,更需注重其情感与社会性的有机接轨。
  最后,要加强对家长的引领指导,缓解其焦虑。孩子成长和知识积累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发育及学习规律,大可不必过度焦虑。家长要树立全程全面、双向多维的幼小衔接理念,切忌把注意力只放在学习适应上,尤其要更多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社会交往。过度重视知识准备,不仅会加重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容易造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各地要以幼儿园和小学为依托,向家长提供更多指导性资源,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为孩子上学做好准备。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