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康祥会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巧妙运用民间故事,可以丰富幼儿课程内容。教师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创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灵活性,灵活整合教学元素,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幼儿教学的内涵。
   民间故事的内涵以及意义
  1.民间故事的内涵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按照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具有时间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采用象征手法等特征。
  2.民间故事的意义
  民间故事内涵丰富,富含深刻的教育意义;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精炼且口语化,利于挖掘其教育教学价值;民间故事易于幼儿接受,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民间故事艺术感染力强,很多民间故事被改编成动画、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
  民间故事能够传承下来,经过了历史岁月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文化瑰宝,其情节夸张玄幻,充满幻想,故事情节曲折,深受3—6岁儿童的喜爱。
  民间故事融入教学活动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尽管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丰富,但是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民间故事要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还需要经过反复筛选和精心设计。
  1.创设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环境,在提升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借助民间故事的画面和语言的丰富性营造环境,在走廊布置有关民间故事的图片,播放民间故事音频,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和兴趣。
  2.精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故事文本
  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很多都会选择一些传统民间故事,教师在为幼儿筛选故事文本时,要考虑到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另外,还可以开展民间故事主题系列活动,如在幼儿熟悉《年的故事》内容之后,可开展挂灯笼、放鞭炮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此外,教师在选择民间故事时需注意:故事必须要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并易于幼儿理解;符合幼儿学习的语言特点。
    巧妙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民间故事的引入旨在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规范教学内容。
  第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民间故事的学习重点在于鼓励幼儿理解故事,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民间故事的学习提升情操,塑造幼儿的人文情感,传承传统文化,教师要从这个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
  第二,按照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学内容要从经验和物质两方面进行准备。经验准备上可以提前调研幼儿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程度;物质准备上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准备故事图片、视频、服装、道具等资源,提升教学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三,基于幼儿兴趣,可选择提问、猜谜等方式激趣导入。利用图片、视频、人物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并理解作品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语言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利用故事人物进行绘画创作,拓宽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创造能力。
  第四,在开展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文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幼儿的评价,做到评价多元性。此外,要重点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包括幼儿对故事的兴趣程度和理解情况,激发幼儿对民间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沣东第三幼儿园)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