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努力当下,莫问前程
——县教学能手参赛心路历程

   □韩彩娟
  寒假伊始,我的导师张敏仓已经布置了将所带年级全册教学设计完成的任务。我带着疑惑开始了假期备课模式,翻着教参,浏览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漠不经心地敲打着教学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教,没有考虑学情和美术课程标准,这大概是我们老师备课的常态吧。
  随后在导师的建议下,我购买了《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尹少淳谈美术教育》等书籍。在阅读中,我逐渐明白了美术课程的意义。“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我开始反思,在课堂上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技能,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完成程度。一旦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我就会有一种气急败坏的感觉,感觉学生怎么这么难教,从来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我的课堂带给学生愉悦了吗?是时候好好审视自己了。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以前导课更多的是追求形式,满足学生的兴趣所在,有时候甚至导课都偏离了课堂。在准备比赛期间,二十分钟的课堂,要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还要学生参与实践,还要展示评价总结拓展。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设计这些环节,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珍贵。我发现如果将一部分教学内容和导课相结合,在导课的过程中,既讲解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缩短时间又充实有效。比如在教《成群的动物》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成群的动物?我们可以从空中、陆地、海洋几个空间去思考。(将学生思路打开,陆续汇报。)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动物。(接着展示四五张彩色折纸让学生观看。他们疑惑动物在哪?)现在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绝技了。(我用剪刀快速地剪出大象的外形。)
  “请帮老师把大象贴在黑板上,数数看有多少只?老师厉害吗?其实真正有智慧的是我们一辈一辈的民间艺人,是他们将剪纸文化传承和发扬下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老师是如何快速地剪出这么多相同的大象的?是将三张以上的纸叠加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叠剪剪纸。”
  通过这样的导课方式,简单直接地让学生去发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又能在实践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完成学习目标。
  分层设计课堂作品,多元呈现凸显个性。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实行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造型能力,引导学生剪出外形复杂或简单的动物形象。“你可以剪一群蝌蚪找妈妈,或者是蚯蚓一家的地下生活。”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学习的信心。在启发点拨之下,造型能力强的孩子剪出了非洲草原上成群的斑马、长颈鹿;善于观察的孩子剪出了生活中奶奶养的小鸡、小兔子;就连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孩子也剪出了色彩斑斓的鱼儿……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我也尝到了上好一节课的甜头,这样的美术课,哪个孩子不愿意参与其中呢?
  巧妙实施课堂评价,尊重差异激励启迪。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我也采取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不再单单关注学生作品的呈现,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存在即合理”,你创作出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课堂上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评价,给出合理的建议。让生生评价、师生互评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名师引领团队发力,深钻理念研读教材。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后,我将所有的课型分类重备,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制作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从导课一步一步剥开教材核心。就这样,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修改,和美术组成员探究讨论,最后将录制好的课发给西安的美术教学名师,请他们给出修改建议。
  越过不断的痛苦与挣扎,我毫无负担地走进赛场,当我抽到失败过无数次,但也研磨过无数次的课题《古老的交通工具》时,我异常平静,这是欣赏评述课中的硬骨头,但各个环节和流程我早已烂熟于心,磨课时的点点滴滴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当我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属于孩子们的美术课堂,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驱使着我……这一刻,我知道,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艺术的化身、美的
  使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