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构建有效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焦 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确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使目标更精准地指向数学核心素养。下面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的确立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注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知识技能:以表示结果的目标动词及其同类词为准,从教师用书的学习目标中摘录出知识技能目标。
  学科素养:将过程方法目标与学科素养目标相结合,以“通过……发展……素养(主要采用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词进行表述),或……能力”或“经历……过程,发展……素养”等句式进行描述。
  全面育人:将目标具体化,与本节课的内容紧密结合,以“通过……活动/方式,发展……品格”等句式进行撰写。这里的品格指全面育人目标的三个方向、六个要素、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科素养: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分析信息、探究归纳的能力。
  全面育人:通过经历抽象百分数过程,进一步感受数的概念,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用数学语言去表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这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抓住数学的本质去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并重的认知结构,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注教学内容,从知识点到完整的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它是将几个领域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的不同,分布在小学一至六年级12册教材中,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小学阶段建立完整的知识链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布局,把握阶段性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为例,“图形的认识”内容遍布各年级,难度呈螺旋式上升,总体按照从平面到立体,从直边到曲边的顺序排列,知识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到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架构知识间的立体框架。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视野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建起一个立体的思维模型。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数学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运用图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直觉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清晰地了解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带领学生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究证明逐渐深入,经过全面连续的经验积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经验,从“学生现在在哪里”到“学生要到哪里去”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解决“学生要到哪里去”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现在在哪里”的问题,目标过低,学生学习索然无味;目标太高,学生茫然一片。那么教师在确定目标时,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止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重点放在“学生怎样学到知识”。
  例如“对称、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为会判断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可以这样思考:让学生经历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从而获得直观认识;再通过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等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对对称、平移与旋转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数学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达到巩固与强化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要致力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由习得数学知识向发展核心素养转变。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