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劳动节的“劳动课”
□王 慰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已经制订好劳动节的游玩计划了。”劳动节还早着呢,儿子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在省城务工的我。
  “今年劳动节,我们哪里也不去,我在家给你上劳动课,很有趣哦!”我故意卖着关子说。
  “啊,不出门旅游啊,放假了还要上什么劳动课,多无聊啊。”听得出,儿子的语气很不淡定,这小子已经读三年级了,还是很贪玩,我觉得有必要给他好好上几天“劳动课”,让他明白劳动节的意义。
  当我风尘仆仆赶回家时,儿子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迎接我,我知道他要么期待我背包里的巧克力,要么期待我行李箱里的玩具。我故意绷着脸逗他:“让你失望啦!老爸没挣到钱,没有给你准备什么礼物。”
  儿子闪着星星般的眼眸一下子就暗淡下来,但很快又绽放出狡黠的光芒:“爸爸,你没有准备礼物,没关系。但是,明天你必须带我去市里玩,我要去动物园看大象、猴子,我要去游乐场玩过山车、摩天轮,我还要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我还要……”儿子歪着脑袋盘算着。
  “马上就要到劳动节了,你忘了我之前跟你说的吗?我们哪里也不去,在家劳动,其实劳动也可以很快乐,不信你试试。”我笑着对儿子说,儿子虽然一脸不开心,但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也就不情不愿地点头答应了。
  我跟儿子讲我小时候上学的劳动往事。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课表上每两周会有一节劳动课。班上还有专门的劳动委员,我们的成绩单上有劳动课的分数。每次上劳动课,在劳动委员的带领下打扫教室、擦窗户、抹桌子,或在校园除杂草、给花木浇水等,我们都表现积极,不甘落后。那时候劳动节只放一天假,我像平时一样在家帮父母分担家务,我的劳动节大多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级那年劳动节前后,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我们从学校领取“蚕宝宝”带回家用桑叶喂养,待它长大后结成茧、吐出丝,再把蚕茧和蚕丝“卖”给学校,换取一些学习用品,比如作业本、橡皮、铅笔等。看着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心里别提多高兴。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而言,劳动是一份光荣,是一种习惯,成了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又给儿子讲了一个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个孩子带了鸡蛋去学校,放学后又把鸡蛋原样带回。他妈妈问他怎么不吃啊?那孩子回来说,鸡蛋有壳,不知道怎么吃。儿子瞪大眼睛做惊讶的表情,我说:“你看不爱劳动的孩子,连剥鸡蛋都不会,如果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长大了又能有什么出息呢?”儿子似有所悟地说:“爸爸,我明白劳动的意义了。”
  于是,儿子陪着我和他妈“辛苦”了一天,我们仨把床单和被子洗了、晒了;把换季的衣服收纳起来放进衣柜;把家里的犄角旮旯打扫干净;把家里散乱的玩具收拾到一起,清洁后摆放整齐……儿子从劳动中感受到了乐趣,在我和妻子的指导下,慢慢学会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用电饭锅煮饭、用微波炉热菜、用洗碗机洗碗、用吸尘器扫地……
  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劳动节的“劳动课”,全家参与,让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欢声笑语。外面的风景固然精彩,又怎么比得上一家人“窝”在家里享受劳动时光的其乐融融。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