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热爱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浓浓的春意里,氤氲书香伴着家庭的烟火味渐次飘散。
“妈妈,你读过多少本书呀?”蹲坐在书架旁的儿子一边翻找着自己喜欢的书,一边调皮地问。
“这……太多了,不记得了。”我漫不经心地答道。儿子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继续追问:“那你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吗?”
是呀,我是什么时间读的第一本书呢?
印象中,我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连环画《三毛流浪记》。至今提起,我依然清晰记得三毛的形象和书中的画面:瘦小的身体、大大的脑袋、头顶可怜巴巴的几根头发构成了身世凄惨的“三毛”形象,他做过鞋匠、当过学徒,为了生活甚至干过小偷小摸,虽然始终没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他一直勇往直前……对于当年和三毛同龄人的我而言,《三毛流浪记》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大千世界,开启了我的连环画阅读之旅,更打开了我对成长的无限向往。
幸运的是,那时在西安工作的爸爸每次回家总能带些连环画给我,比如《半夜鸡叫》《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地雷战》《霍元甲》《复仇历险记》等。拿到连环画的我则开心得像要过年一样,捧在手心里翻来覆去地看。甚至夜晚趁大人们都休息了,我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连环画躲在被窝里悄悄看,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戴上了近视镜。还因为这些连环画,挑起了我孩提时期学漫画和创作故事的强烈欲望,才有了后来更多的我与书的故事。
上初中后,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学书籍,我对书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仿若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急切地渴望阳光雨露般,我奋力地从各类书籍中汲取营养、寻找乐趣。《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毛泽东选集》《人生》《歇后语大全》《读者》《故事会》……有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不但把家里的书看了个遍,还跟老师借、同学借。书对我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意味着梦想与热爱。一本本“闲书”里,我看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白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到了“冬雪终会慢慢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懂得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坚信“一片被微风冲淡的蓝色,让诗句渐渐散开”,而“面朝大海”终会迎来“春暖花开”。读书,如同神灯一般,把我拉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岁月与时间,总在与日俱增。步入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扑面而来,读文学书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随着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举办,向往“白纸黑字”世界的我就像看到了前行路上的光,奋不顾身地从理科班转到了文科班,正式开始了自己关于文字与热爱的追梦旅途。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更是毫不犹豫地在所有的专业选项里,填上了“汉语言文学”。就这样,汉语言文学成为了贴在我身上的、继我的家乡之后,第二个让我引以为傲的重要标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哲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美学的那些日子,浩瀚如星空的书籍让我见识到了知识的广袤无边,也让我徜徉在里面无法自拔。学校图书馆、汉唐书城、万邦书店、新华书店,哪里有新到的书,我就会和同学相约去哪里。无论是借来的还是买来的,只要是新得了一本书,就会开心得意许久。读书,如同一场攀登,越是向上攀爬越是能窥见各种奇趣美妙。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大学毕业之后,我做过教师、编辑,白纸黑字的日子里文字与读书始终与我为伴,成为我丰满人生的方式。对我来说,读书让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自己的诗和远方。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但在书里我依然有读不完的热爱、阅不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