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运动员进校园值得提倡
□胡 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3月28日《中国体育报》)
  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体育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前学生近视率较高、体质健康不达标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少锻炼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学生没有锻炼习惯,不爱体育运动。“双减”之后,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有了一定保障,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问题还有待破解。笔者认为,运动员进校园为学生做健身指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对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十分有利。运动员进校园是好事,但好事要做好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动员进校园要兼顾农村学校。运动员进城市校园已有先例,但到农村校园还比较少见。事实上,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和体育锻炼氛围都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更需要外部刺激来带动校园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安排运动员进校园时,不能只考虑城市学校而忽视了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数量多,群众体育运动基础薄弱,尤其需要专业化的指导,运动员到农村学校更能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
  其次,运动员进校园要因地制宜。体育运动的项目种类较多,而学校的运动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条件有限,不可能每项体育运动项目都能开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安排运动员进校园时,必须调查清楚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派相应的运动员。否则,运动员进了校园没有相关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不但会无用武之地也会非常尴尬。
  最后,运动员进校园要沉浸式指导。运动员进校园不能走过场作秀,而是必须长期有规划地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切实为带动校园体育运动发挥作用。学校应给运动员安排体育课,让运动员多和学生接触,教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运动员还要承担培训体育教师的重任,为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此外,运动员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为增强地方的体育运动氛围和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发光发热。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