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有效实施
□徐 伟
  近些年,由于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往往“大包大揽”,孩子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之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劳动教育大多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弱化。那么,中小学劳动教育到底该如何有效实施?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劳动教育要坚持以政策为纲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规划和班级教学计划,应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因材施教。这里的“纲”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纲要》则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了专业指导。比如,《纲要》要求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形式,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国家课程标准是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具体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总目标和各学科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现有的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通过课文的赏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倡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扩大学生的视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但始终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以教育为主,实践活动开展为辅
  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才能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总目标和各学科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提倡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扩大学生的视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要真正让中小学生热爱劳动,需要来自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开展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课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经受检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劳动教育只有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结合,才可以完成教育的目标任务。把劳动教育同劳动实践相结合,同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不容易,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把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让小学生体会到练习声乐、弹奏乐器、绘画、舞蹈都是劳动的过程,从而体验到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
  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更善于劳动、乐于劳动,让他们懂得劳动光荣而美好。我们要把劳动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九年制学校)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