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以项目式学习赋能学生成长
□周芳元
  “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其效果是显著的,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突破。如果“双减”不能触发学生主体的积极作为,实现不了学生能力体系的重新构建,“双减”也难以起到赋能学生成长的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探究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框架体系,以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成就不一样的生命个体。材料积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围绕学生兴趣发展主动生成,建立联系实现融合创新,利用资源生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学校之中,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讲得最多,但是德并非是单纯的德育,五育也并非具体的五育,这其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学校的一个活动往往具有多育效果,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往往也能概括为一个主题,但这些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而学生最需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打磨成材料,遇到难题时能够基于已有材料构建联系寻求突破,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对材料的运用不断成熟,运用已有材料寻求更多资源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将有相关联系的材料进行加工、叠加、融合、组合,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不再是已有世界的轻而易举,而是未知领域的春暖花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课堂之上,如何才能让教师的讲解最大程度适合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拓展兴趣发展区是最好的选择。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广泛调研,并根据学生兴趣划分好相关主题内容的角度及组别,角度中要有师生兴趣的结合点。这样一来,一堂课可以预设为一个项目,项目之下有集中体现主题的多个角度,而每个角度都有师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师生的合作探究之下均能构成支撑角度的材料,相关角度材料的排列组合共同支撑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正如一栋楼房的建设,教师绘制好蓝图与框架,师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建设,一堂课能够让师生共同见证楼房建成的实际效果,在建设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增强建设的信心,添砖加瓦补充材料成为师生的一致行动,这样的课堂适合师生又高效率,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分项立意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规划、设计、调用、积累材料能力,拥有相关材料的学生,则可以独立自主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新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既有领域内的重复机械劳动,而是具备能根据本身材料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的能力,这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引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学生该如何去实现材料构建。从个体实际出发,从潜能发展出发。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均可内化为材料。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学生以什么样姿态去面对,用什么方法去突破,从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基于对问题的一系列思考可以构建为一个材料库。随着围绕兴趣发展区所建立材料的增多,学生还可以在相关材料上寻找联系、总结经验、寻求突破,实现材料的重新组合,求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时候的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生活片段了,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载体,能够为新材料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学生对材料处理能力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螺旋式上升,创新与创造不断涌现,引领学生在材料构建中重塑自我,成就生命价值最大化。
  材料与教育发生关系,并非简单,关键在于吸收内化。放错了位置的材料容易忽视,摆正了位置的材料容易形成项目,生活之美,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学生无动于衷,谈不上为材料立项。学生参与过、思索过、处理过、探究过、总结过、提炼过的东西,学生印象深刻,特别是在学生感兴趣领域里所发生的,均已成为构建学生能力体系的重要材料,学生有差异地选择和积累助推学生整体素质素养的提升,不知不觉之中,学生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逐渐浮出水面,材料后面所搭载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一个人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正是在这种材料积累中、资源重构中、潜能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从而成就最好的自己。
  为了考试所发生的教育极为有限,为了素质所达成的目标极不相称,为了素养所展现的魅力极为模糊,为了材料所积累的能力极为具体而丰富,学生兴趣领域内的活动,内化为材料后,德智体美劳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且将会是最大化的综合,一个个具体而形象的材料,以及对相关材料的融合与创造,推动着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有选择地吸收,课程有层次地把握,自身有梯度地提升,源于材料而又不局限于材料,立足材料而又高出材料,自动自发成为生命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
  教无定法,适合为最,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成长搭建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这里面所发生的不只有学习,更多的是教育,学生的独特更在于在特定领域的发展,材料积累、课程融合、资源重构,这里面所展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魅力无穷,指向材料的教育更加真实而生动,拥有这些内化的材料,成体成型的项目肉眼可见,学生可以成就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