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
□候会芳
顾之川老师说:“判断好课的标准,一是有趣,二是有效。有趣就是能够吸引住学生,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下课后还盼着有机会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收获,不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所得。”读田玲老师的《灵动语文公开课》一书,我对“有趣”“有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灵动语文公开课》一书共收录了田玲老师的二十三个公开课课例,分为三大板块——“古诗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2021年初,当我收到田玲老师赠书的时候,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一、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朗读培养语言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教学。田玲老师在教学中,借助多种多样的“读”,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可谓读出了趣味,读出了能力。
《三峡》一课,她以领词拖音旁白配音之法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并由此举一反三,归纳了全文句首领词和其意思;《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她借赏读想象之法,引领学生在读中再现画面意境之美;《小石潭记》一课,她以层次明确的四读四悟之法,引领学生从字音、节奏开始,一步步寻访美景;《乡愁》一诗,她在朗读语调、语速、节奏的基础上,叠词重读,加深了学生对全诗感情的理解……此外品读重点词语,比读不同文本,速读筛选信息等读法在田老师的课堂上俯拾皆是。
她把读,落到实处,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她用读,回归了语文本真,灵动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充满了语文味儿。
二、以趣味横生的语言情境渗透文化传承
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告诉我们,语文核心素养“积累与建构”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田老师的课堂,正是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语言实践”,走向丰厚的文化底蕴的。
在《咏雪》一课的教学中,她由“聚焦‘王谢’导入新课”,渗透着传统文化之弘扬好家风的教育;“因文定教,厘清人物”时,回归家庭集会情境,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并引申到“魏晋名士”文化;“因文解言,探究盐和絮之妙”时,引导学生回忆冬天下雪的情景,随文教言雅俗共赏;“再探意象,让精神生命在场”这一环节,由《世说新语》中形容女子和男子才气的成语说起,拓展到魏晋六朝那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在不动声色中实现了文化渗透这一教学目标。
难怪田老师自己把这一课概括为“寻着历史的脚步在文本中渗透文化”。她追溯历史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兴趣,水到渠成地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和有效。
三、以匠心独运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课堂教学无从下手。田玲老师的公开课,就给众多语文老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她教学《背影》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板块——“再读《背影》发现矛盾”。这一板块的主要问题是这样陈述的:在光景惨淡的境况下,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怎样的家书?(生:矛盾的家书)为什么是矛盾的家书呢?父亲为什么这样写?他到底想和儿子说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深思。于是,学生就会想“不相见”是不能见还是不想见?这对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学生深入思考时,故事背景呼之欲出。朱自清父子之间的过往成了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有利助读武器。
教学《邓稼先》一课时,她引导学生用三种方法为课文六个部分重拟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使用两个四字词语。因为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很快理清文章思路,达到了长文短教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课堂既灵活又灵动。
这样灵活又灵动的课例,既有古诗文教学,又有现代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给我们平时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
读《灵动语文公开课》,我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它是一本“有趣”的教师学习宝典,更是一本“有效”的实践操作指南。如果你读过它,相信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对于田玲老师,我想说的话也有很多很多,一个远离浮华温润如玉的女子,一个精致精彩灵动飞扬的灵魂。
此刻,借用田玲老师扉页上的题词,来表达我对她的敬爱之心吧——“感恩遇见,彼此珍惜;语文路上,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