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路过人间,给灵魂插上翅膀
——读郭小奇散文集《光影浮动》

  □雍小英
  读散文集《光影浮动》,头脑中闪过的全是一帧帧清晰质朴的山水人文画。画中有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气质在画中书写自己的历史,感恩脚下的土地,留下耕耘的硕果,对家乡、对亲朋好友都以无言的行动践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画中有历史,古旧的过去和崭新的当下以及遥远的未来参差交叠,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人一物,无不承接了时间流过的痕迹。
  亲历有所思有所留存,就是对线性时间的无言对抗,是对庸常生活诗意的留存。人生的意义大概也由此变得不空洞、不虚无,充盈而饱满。对于读者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和享受。这就是书写的意义和价值。散文书写讲究的是言之有物,这本180页,分三个篇章的散文集就是一本非虚构的对乡土乡亲乡愁的书写,血肉饱满,质地醇厚,扎根于大地,又承接高空明媚的阳光。
  第一章《云水谣》是我读的最细最慢的一章。不同于大众化浮于表面的风物书写,本书作者注重观感,但只是行文的基础,他更注重挖掘当地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并在行文中不着痕迹地自然渗透,还赋予自己独特的思考。每一篇都有厚重的分量,他似乎在自古难以融合的两种审美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很巧妙地糅杂在一起,浑然天成。
  写西乡县城南牧马河边的李家村遗址,他发出一连串诘问。站在当下,回顾历史,畅想未来,作者就隐藏在过去、当下、未来的时间节点上发出内心的隐忧:同样的困惑,同样会成为遗迹的当下,该如何自处?这是一个宏大的沉重的命题,每一个人都难逃其咎,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一个地方的历史。这是作者踏古怀今的沉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写法上,参照了《百年孤独》那个被无数作家借鉴引用模仿的经典开头,打通时间界限,还原一个地方比人更长久的存在。
  写极具代表性的略阳罐罐茶,那种古朴乡风民俗氤氲弥漫,你会被笼罩进去,温暖的火垄坑,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罐罐茶,足以让你的内心安静而恬淡。而康县的原生态,油画般的背篓女,水边石阶岩画般的雕刻,荡涤尘埃,心游物外,浑身上下便都是山花野草泉水的味道了。写平利桃花溪,真是美得返璞归真,让你觉得身入其中,人和小动物一样变成了野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中的山水,人入其中,真会被同化成草木的一分子。
  《吃花》《春色三描》《那些鱼》《宝鸡散章》《杭州的水》等篇另有特色。《吃花》以纪实手法,由地理的南北东西,详细写了有代表性的十一种花儿的吃法。还白描式列举云南可吃的十几种花。作者采用工笔加白描的笔法,写出了舌尖上中国的风味儿,行文自信从容,手到擒来。《春色三描》选取了三样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地上的鱼腥草、天上的春雷、空中的玉兰花,这样的选景注重空间布局,以小见大匠心独运,只三物便可囊括所有的春物。在此,文学的视觉中完全渗透了绘画、摄影学的综合美学原则,使得文学画面饱满又有恰当的留白。这完全得益于作者敏锐的感知力、细致的表现力以及行文的胸有成竹。《那些鱼》更是具有冲击力,作者选取不同的片段:春天鱼洄游产卵时那种逆流奋进的气势让人震撼;老家河里因为生态好各种鱼很多;远离故乡的父亲对家乡的思恋,两条艺术品鱼作为对两个儿子的礼物;最后又写到鱼和农人的密切关系。作者客观公正地叙述了人与鱼的现状,映射出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注。
  三个篇章:云水谣——开视界,向外看,看得远,看得开。长相忆——回归自我,向内看,看生活的真实。叶底风——则是从生活细微处着笔,发现司空见惯却又被大众熟视无睹的生活哲学。三个篇章就像摄影家的变焦镜头,长焦看的是纵深,微距显的是真实。全景是大视野,特写是聚焦重点。又像一幅巨大的画,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那种包容性,纵深处是历史,画的重点是当下,而纵深和近景之间的宽阔地带,作者用他的笔道出了蕴含的自然哲理和人文哲学。
  作者是诗人,其散文语言的张力,行文的洒脱自如,用材的精挑细选,思想的深刻独到,都很有特色。路过人间,给心灵插上翅膀,给思想一匹骏马,这般甚好!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