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特优教师要牢牢扎根教学一线
名特优教师是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一所学校而言,培养一名名特优教师要付出多年的努力;对教师个体而言,要想成为名特优教师,要有多年的艰苦付出。通过学校及教师个体的共同努力,部分教师脱颖而出,迈入名特优教师行列,对学校及区域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名特优教师在教师中的占比很低。基于此,名特优教师不仅是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要格外珍惜的资源。为了让这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有些名特优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工作侧重点向行政事务倾斜;有些名特优教师作为学校的名片,工作侧重点向对外交流倾斜。从人才资源优化角度而言,名特优教师从事管理及对外交流工作,有助于发挥出更大的辐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名特优教师不能脱离教学一线。但目前,名特优教师离教学一线渐行渐远的现象并非个例。
当名特优教师离教学一线越来越远时,其后续发展就缺少了根基。在无根基的漂浮中,部分名特优教师在短期内可以靠吃老本发挥作用,但几年后,他们就会透支老本,不仅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还会让自己走向平庸。所以,让名特优教师成为珍贵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让他们的双脚牢牢扎根教学一线。
学校层面,应明确让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的最佳载体是什么。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走上管理岗位是对名特优教师最好的重视与激励,这种意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管理岗位能让部分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而不是全体,能让全体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的最佳载体一定是讲台。在讲台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能改变学生的认知。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名特优教师的启蒙及影响下,为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名特优教师对教育的最佳辐射。
教师个体层面,应对自己的后续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成为名特优教师不是事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起点。每一个获得名特优教师称号的教师,要坚决摒弃躺在荣誉簿上吃老本的心态,为自己树立更高的专业发展目标,例如:深入思考如何以育人为宗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育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教学成果,开展有使用及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育研究体系……让自己在讲台上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管理层面,应为名特优教师提供业务管理的平台。名特优教师走上管理岗位并无不妥,但必须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从事业务管理提供制度及条件保障。以教科研管理为例,学校层面不要定期让教科研部门汇报及上交教科研成果,而应尊重教科研规律,给该部门更大的自主权,让名特优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带领教师们认真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展基于教学一线所需的接地气的课题研究,写出源于教育真问题且能提出问题解决之道的教育论文,真正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科研指导。
名特优教师在教师中的占比很低。基于此,名特优教师不仅是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要格外珍惜的资源。为了让这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有些名特优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工作侧重点向行政事务倾斜;有些名特优教师作为学校的名片,工作侧重点向对外交流倾斜。从人才资源优化角度而言,名特优教师从事管理及对外交流工作,有助于发挥出更大的辐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名特优教师不能脱离教学一线。但目前,名特优教师离教学一线渐行渐远的现象并非个例。
当名特优教师离教学一线越来越远时,其后续发展就缺少了根基。在无根基的漂浮中,部分名特优教师在短期内可以靠吃老本发挥作用,但几年后,他们就会透支老本,不仅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还会让自己走向平庸。所以,让名特优教师成为珍贵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让他们的双脚牢牢扎根教学一线。
学校层面,应明确让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的最佳载体是什么。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走上管理岗位是对名特优教师最好的重视与激励,这种意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管理岗位能让部分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而不是全体,能让全体名特优教师辐射作用最优化的最佳载体一定是讲台。在讲台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能改变学生的认知。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名特优教师的启蒙及影响下,为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名特优教师对教育的最佳辐射。
教师个体层面,应对自己的后续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成为名特优教师不是事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起点。每一个获得名特优教师称号的教师,要坚决摒弃躺在荣誉簿上吃老本的心态,为自己树立更高的专业发展目标,例如:深入思考如何以育人为宗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育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教学成果,开展有使用及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育研究体系……让自己在讲台上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管理层面,应为名特优教师提供业务管理的平台。名特优教师走上管理岗位并无不妥,但必须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从事业务管理提供制度及条件保障。以教科研管理为例,学校层面不要定期让教科研部门汇报及上交教科研成果,而应尊重教科研规律,给该部门更大的自主权,让名特优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带领教师们认真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展基于教学一线所需的接地气的课题研究,写出源于教育真问题且能提出问题解决之道的教育论文,真正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科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