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勇做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者
□李步实
  教育部今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素养导向,突出实践育人,其理念更新,措施更实,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我们应深入研读,深刻领悟,领会新变化,明晰“四化”(即课程目标素养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实践化、学业质量标准化),把准新突破,领悟新内涵,积极践行落实,勇做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者。
  课程目标素养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促进育人方式变革,推进课程落地落实,集中体现了课程育人价值,凸显了课程目标素养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从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个方面凝练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素养化,不仅有利于转变以前将“双基”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目标的片面认识,而且还明晰了新课标的整体脉络,明确了义务教育课程及今后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
   课程内容结构化。新课标所有学科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横向关联统整,纵向衔接贯通,构建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凸显了课程内容结构化。一是优化综合课程设计。设计综合课程或课程综合化,精简学习内容,强化学科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提高了课程实施效果。二是统筹学科内容。所有学科课程,以主题、项目、任务为牵引,统筹学科内容,将碎片化知识通盘筹划为有机整体,增强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三是跨学科整合实施。多数课程都设计了跨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十,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促进了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实施。
  学习方式实践化。新课程方案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突出实践育人,强化学科实践,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科探究实践,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掌握学科方法,体会学科思想,培养学科思维,从而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同样,新课程标准以全方位落实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结合结构化课程内容,注重学科实践,切实推进学科学习方式变革。学科实践强调科学性,注重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提倡源于实践的真正的学科探究,让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科真正融合,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虚探究、假探究等现象,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业质量标准化。新课标的另一大突破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针对具体学科课程,整体描述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情况的具体要求,制订了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学业质量标准化。学业质量标准不是对单个核心素养的简单描述,而是整合各种素养对学生学业要求的整体界定,它针对的是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后形成的综合性学习情况,明确了学科课程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不仅有助于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还提供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不仅完善了课程标准的结构,更奠定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评价的重要基础。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