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无想山上无想游
□章爱琴

  无想山无想寺,“无想”二字极具禅意,激起了我的兴趣。兰花草户外群组织第一次活动就是到邻市溧水无想山,尽管天气预报说当天有雨,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拉上刚进群的一位好友随众出游了。天公作美,整个行程阳光明媚,没下一滴雨。
  无想山,位于溧水城南七公里的洪蓝镇东,是溧水第一胜景,南京市第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名由来与南唐韩熙载有关。官场上不得志的进士韩熙载来到此山,发现这里清雅幽深,山水交融,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便置地筑台,隐居读书,借用佛家的无我思想,给山改名“无想山”,古寺也易名“无想寺”。他还写下了一首《溧水无相寺赠僧》的五言律诗:“无相景幽远,山屏四面开。凭师领鹤去,待我挂冠来。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
  无想寺是杜牧《江南春》中写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寺。南朝皇帝由于提倡佛教而大造寺庙,一时间寺院林立,遍布都城(今南京)周边。韩熙载死后不久,南唐小朝廷也灭亡了。无想寺后来也与“四百八十寺”一同毁于清朝太平天国的战火。
  有趣的是无想山有两个无想寺。山脚下有一座大雄宝殿,是新无想寺,门额高悬“无想禅寺”四个鎏金大字,门边有两幅红底金字的对联,内联为:“万法本空有,世事终无想。”外联写:“无想才知无想乐,禅思方悟禅思苦。”万法皆空,无想才是最高境界。内外联让人对“无想”二字若有所悟。“无想”当指无念,没有杂念。无想者,不想不该想的事,并非一无所想。若一无所念一无所想,则此心置于何处?心专一则杂念自无,而人修炼到心无杂念的境界实在是难。
  踏上一段长长的“竹海步道”,步道两侧纤竹万竿,地上是去年枯黄的落叶,把青青的竹竿竹叶衬得更加葱郁。鸟鸣啾啾,春风和煦,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行走其间,似在“绿肺”里徜徉,心情陡然舒畅起来,所有烦恼和不快顿时化为乌有,与好友说说笑笑,尽情享受“无想”的轻松与愉快。洞壁琴音、天池、韩熙载读书台、王从善摩崖石刻、杜伏威剑劈石、百步天梯等众多名胜古迹散布其间。
  “竹海步道”两侧有一盏盏路灯,方便游客夜游寻古探幽。沿途有一条岔路,通向山顶,名为“寻音步道”,两侧山体嶙峋,古木茂盛。这“音”就是无想山中的著名景点“洞壁琴音”。此景点曾是明代采石场遗址,山中清泉从石壁缝隙中流出,滴入采石场遗留下的水潭,如琴瑟之声,令人尘俗皆忘。因此,清代文人将此景命名为“洞壁琴音”,并列入“中山八景”之一。据说如果是雨天,山顶“琴音”更是不觉于耳,颇有绕梁三日之感。
  无想山最高峰不过201米,对于我们老户外来说是低强度的休闲游,但因当天气温陡增,登上山顶,个个一身汗。山顶有一座新建不久的观景平台,上有供人休憩的凉亭。在凉亭凭栏远眺,山风徐来,舒爽至极。
  山顶有一火山形成的天池,四周松竹交杂,一泓清水,波光流动,晶莹澄碧,常年不涸,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其间,被誉为“江南第一天池”。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做溧水县令时,游无想山到此处写下《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一词,留下“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的千古名句。时光倏忽千年,如今站在这里遥想当年情景,似历历在目。
  沿着环绕天池的松针步道漫步,可以找到无想山上的“试剑石”。相传,唐代杜伏威将军当年用天池的池水砺剑后试剑,在无想山留下了这块“试剑石”。
  从天池到山南面的老无想寺,松林郁郁葱葱,林间步道蜿蜒起伏,百转千回。步道有的是风化石铺设,有的用岩石拼接,自然风貌十足,走在上面,真想雀跃放歌。掩隐在林间的塔形建筑就是所说的老无想寺,其实也是后来所建,里面还没装修。黄色墙体,金色屋顶,在绿树青山间显得格外耀眼。独宇一座,没有喧嚣,无怨无哀。登塔听风赏景,无念无想,十分惬意。
  无想山,群山环绕,茂林修篁,寺落山怀,钟声悠悠,香火些许,是一个让人心无杂念的世外桃源,也是一个适于静心修性的佛门净地。无想山之行,一次幽然之游,心灵之约。无想与有想,不舍与放下,每个人自会在此处找到自己的答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