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秋
前几天朋友说去“拾秋”,归来后朋友圈里晒收获——一袋子油亮油亮的板栗,总有上十斤。朋友说去山里捡的,语气中透着喜悦。
看着朋友晒出的“战果”,不禁想起乡下拾秋的往事……
秋收季节,庄稼人再怎么仔细,地里也会落下些稻谷、黄豆、花生、红薯、棉桃什么的。汗珠子掉在地里摔成八瓣,庄稼人最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硬劳力忙收割,老人、小孩儿也不闲着,拾稻子、拾黄豆、掏花生、掏红薯、捡棉桃,忙个不停。
家乡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那时靠人工收割,割稻谷要持续一个月,拾秋数拾稻子时间最长,也最辛苦。
“立秋早晚凉,中午湿衣裳。”拾稻子时,太阳依然火辣,一顶草帽,根本敌不过“秋老虎”。稻叶边上有齿,谷粒尖上有芒,一不小心,胳膊、小腿就会扎出痱子一样的红疹,又痒又疼,所以拾稻子时都穿着长衫长裤。拾一天稻子,衣服贴着后背,湿了干,干了又湿,很不舒服。
稻叶上的灰尘钻进鼻孔,时间长了用手一扣,黑乎乎的一块痂。拾稻子须弓着腰,时间一长,腰酸腿胀,恨不得一屁股坐到田埂上不起来。
“多拾稻子有白米饭吃!”母亲的话让我打起精神,一根一根拾起稻穗。左手握不下了,右手用稻穗扎成一把。一天下来,能拾四十来把,有小半个草头那么多,一向很少说话的父亲也夸我能干。
拾完稻子,我们一个个晒得像“泥鳅”,但吃着碗里的白米饭,觉得格外香甜!
与稻子不同,花生、红薯可以直接入口,掏花生、掏红薯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一个竹篮,一把锄头。大人们没有挖到的地方,我们就用锄头挖几下。偶尔发现一棵被扯断的花生蔸,一锄下去,薅出一窝花生,给人不小惊喜!
掏红薯与掏花生不一样,花生是用钉耙挖的,遗落的花生埋在地下;红薯是用犁翻的,遗落的红薯夹在土块中,掏红薯要敲碎土块来找。
落下的红薯个都不大。偶尔掏到一个大的,那简直像掏到金子一样高兴!
掏花生、掏红薯时,我们的肚子总不空着,除了生吃,有时一群伙伴在野地里生一堆火,烧花生、烤红薯吃。
捡一堆枯草点燃,明火熄灭,扔几把花生到火烬里。几个小伙伴趴在火烬周围,每人拿根细棍,瞅准哪枚花生熟了,赶紧扒拉出来,你一粒我一粒分吃。一堆花生吃完,嘴上脸上沾满炭灰,一个个成了“大花猫”。
烤红薯时间长一点儿。先在地里刨一个土坑,将捡来的干草枯枝塞进去点燃。热浪滚滚,土坑四壁在柴火的烘烤下通红滚烫。把红薯扔进去,一脚踩塌土坑,四周用土封紧。约摸半个小时,红薯的香气游丝般飘出来,我们纷纷聚拢。扒开土灰,揭开红薯皮,熟透了的红薯瓤黄澄澄地诱惑着。一口咬下去,烫得不能合嘴,泪花都烫出来了,脸上还挂着笑。那蜜糖一样的香甜,从嘴里渗到五脏六腑!
捡棉花的时候已经到了深秋,地里没什么农活,大人们也加入了拾秋的队伍。那些看不上眼的小棉桃,摘回家晒晒,拔出的棉絮虽然质量次一点,但做棉衣棉裤时总能贴补一下。
如今物质条件好了,没有人专门去拾那些遗落的庄稼了。朋友所谓的“拾秋”,其实是去放松心情,享受一下投身大自然的乐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