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当绘本阅读遇上课后服务
□张 晶
  什么是绘本?瑞士比较文学学者玛利亚尼古拉耶娃和美国学者卡罗尔·斯科特联合完成的著作《绘本如何起作用》中对绘本给出了如下界定:“绘本是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绘本书中的图片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中都出现,并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起到不可缺少的工具性作用。”绘本题材广泛,绘本故事中的情感、情绪、情怀、情意等,通过故事演绎,从抽象变为具象,从平面变成立体,能有效实现与阅读者的共情反应,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遇见真实的自己,获得成长的力量。
  绘本纵有千般好,初次将绘本引入课堂却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虽然我力图将绘本教学与统编版教材结合,但不得不说绘本教学确实会占用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出现教学进度紧张的状况。
  两难之际,2021年9月“双减”政策出台,课后服务活动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校结合校情,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课后实践课的填报,我借着这一机会选择了绘本阅读教学。课后实践课时间安排为一小时,较普通课时间更加充裕,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阅读,畅所欲言。时间选择上,孩子们经过一天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无需更高的纪律要求,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学校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居多,受各种因素影响家庭阅读氛围并不浓郁,以往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常常得不到有效落实,我想正好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从绘本读起把孩子带进书的海洋。
  果然,一个月内我就带领孩子们阅读完了七本绘本,这个数量在之前没有开展课后服务时是不敢想的。更让我欣慰的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孩子们也在悄然变化,不断带给我惊喜。
  孩子们变得活跃大方了。平时课堂上羞于表达的孩子们在绘本阅读课上积极踊跃地参与,他们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发现,谈论自己阅读绘本后的感受,与同学们探讨藏在图画中的秘密。
  孩子们爱观察爱思考了。例如阅读“温妮”系列的绘本时,孩子们会在阅读中将前后所读的内容自主地进行勾连。记得当读到第二本有关“温妮”的绘本时,孩子们激动地述说着一个个新的发现——“老师,你看那条鱼,不是在《温妮去海边》里出现过吗?”“老师,我怎么觉得威尔伯每次都好惨啊,受伤的总是它!”其实无论学生的观察点是否新颖,无论他们分享的内容是否深刻,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孩子们越来越会读书了。绘本《咕噜牛》的故事情节是由几个小动物相似的出场推动的,在教学第一个情节后,我运用课内学到的预测策略放手让学生自由创编之后的情节。令人惊喜的是,学生自然而然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能通过这样的规律积极踊跃地参与后续故事的讲读。我不禁感叹:“如果想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读绘本吧!”另一方面,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形成的能力也逐渐在课内教学中得以体现,在教学三年级“预测”阅读策略时,我发现读过绘本的孩子预测更加合情合理,思维更加开阔。
  何捷老师在《绘本的魔力》一书中说:“阅读就是唤醒并照见生活中一直在其中却从未被重视的细节。”绘本为儿童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阅读想象空间,孩子们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被渐渐激活,而课后服务则为绘本阅读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和交流的平台。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