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关注教师发展振兴西部乡村教育
——读《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模式研究》有感

  □罗晓红
  在《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模式研究》一书序言中,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教授深情写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地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在大学求学期间有过多次乡村学校支教经历,硕士毕业论文聚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线教师,我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切关注,对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困顿思考,迫不及待地拜读了牛文明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收获满满。
  作为乡村子弟,牛文明教授求学过程中既蒙受过“良师”的温暖,也经历过“庸师”的沮丧。他对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一种天然的关注,他心怀“国之大者”,牵头成立课题组,带领团队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涉足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开展田野调查,进行深度访谈,聚焦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为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把脉问诊”找问题,“对症下药”开良方。尽管在研究攻坚阶段,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的牛文明教授身患眼疾,许多研究工作暂时搁置;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五载风雨,终于有了这样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专业性调查研究的书籍。专业性、普及性、互鉴性兼具,中小学一线教师读来,也颇津津有味。
  有着不同研究背景,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高校学者、一线教师分工协作,扎根基层,将研究写在中国大地之上,梳理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份份调查问卷背后的详实数据,因为研究团队专业严谨的分析,彰显出生动的意义。研究者从理论上指出西部中小学教师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输血”到“造血”、预设到生成、单一到多样、当下到未来,由此绘就的教师教育培训变革之路为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变革提供了参考蓝图。
  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极具可读性。书中荟萃了大量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讲述了多名一线乡村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之路。他们有“问渠哪得清如许”的教学深思,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悔才情,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本书既有理性的专业分析,又有生动的教育叙事,读者在获得理论提升的同时感受着语言之美。本书特别强调,制约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阅读匮乏。我想,不仅是乡村教师,所有一线教师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阅读引路人。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阅读的价值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在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正如书中所言:“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和全民阅读的身体力行者,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在阅读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建构,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师发展。
  国外经验为我国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书通过对美国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问题的研究,分析了美国乡村教师的流动现状,梳理美国乡村教师改革的关键措施。在具体分析西部乡村教师短缺状况后,提出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改革要实施“一揽子计划”、关注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定向培养本土教师。真正践行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在驰而不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愈发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仅重温了自己的研究之路,更促使自己重新思考个人专业发展之路,这正是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