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感谢您,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赵素馥
  又一个教师节到了,让我想起我的小学班主任王川老师。
  我的小学是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度过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乡村已经在我的记忆里渐渐模糊,以至于那座村小,我仅记得的是两排低矮破旧的瓦房;一棵高高的老槐树,上面挂着一只豁了口的响铃;一个上了年纪的校工,为我们敲响上课下课的铃声。每当沙哑的铃声响起,落在树上的麻雀就会惊恐地飞起,有时黑压压一片,有时只有三五只。
  但在这所学校里,对王川老师的记忆,却抹也抹不去。王老师不知何故,高中毕业后,从县城来到了这个偏远的乡下小学做了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数学和美术,还兼任班主任。他个子高而清瘦,头发有些自来卷,戴一副黑框眼镜,浑身上下散发着书卷气。王老师讲起课来风趣而幽默,由于他的知识面宽,每堂课都能够旁征博引,很受学生的喜欢与敬佩。在小学学习的五年时间里,他不仅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做人道理,而且十分关心我们的成长。
  那时王老师因家住县城,学校离家很远,平时只能住在办公室里。学校里没有食堂,吃饭对他来说成了一个问题。一开始村里安排他在学校附近的一户人家吃饭,时间不长,不知为什么他不再去了。于是村里和学校商量,让他吃派饭。所谓派饭,就是轮流到学生家吃饭,每吃一天,他就给学生家半斤粮票、三毛钱,算是他的伙食费。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要数我们这些孩子了,因为王老师要来吃饭,家里无论如何也要适当改善一下伙食。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和挂面也要拿出来。如果恰逢赶集日,母亲会大方地上街去买点猪肉,用大白菜满满地烧出一锅来,让我们过足了瘾。因此,在我的小学生涯里盼望王老师来家里吃饭,竟成了我心中奇特而有趣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盼望王老师来我家,并不仅仅是因为吃派饭的缘故。每次王老师到我家来吃派饭,他总会和我父母沟通一番。和现在的家长不太一样,那时乡下的父母们对孩子的学习几乎不过问,学得好与不好,完全顺其自然。只有在老师来自家吃饭的时候,他们才笨拙地问上两句。这时候,王老师总会夸奖我一番,说我聪明,只要肯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父母听了,也很高兴,一个劲地劝老师吃菜。有时王老师也会对父母和我说起县城里的事情。对于身处偏僻乡村的我们来说,县城就像遥远而美好的梦境一样,让人神往。有一段时间,我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全由母亲撑着,父亲就想让我退学回来帮母亲做事,但又有些迟疑。在这期间又轮到王老师来我家吃派饭,席间父亲和他提起了这件事。没想到平时文雅的王老师听了我父亲的话,突然把筷子一扔,批评我父亲目光短浅,说得我父亲哑口无言,脸一个劲地红。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社里的中学。学习时,我常想起王老师对我父亲说的那句话:“这孩子只要肯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在我读初中后不久,听说王老师回到了县城一所小学任教。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我的母校——一所省重点高中做教师时,我高兴自己可以和王老师生活在一座城里了。
  其实我们的县城不大,但若干年过去了,我竟从未遇见过王老师。期间我也曾找过他,但一直没找到。后来有人告诉我,王老师全家到外地生活了。
  王老师算起来现在已经八十岁了,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生活得是否如意。我希望有一天能遇见他,对他表达我深埋心底的感激之情,并告诉他:我也像您一样成为了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人民教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