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恩师老黄
□黄宗慈
  “有那么一种人,没碰上就是没碰上,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可重复,也无可取代。就好像一个人,若一生遇见或没遇见一位好老师,整个人生是大大不同的。在此,我真的要特别感谢老黄,她就是我生命中这么一位好老师。很难想象没遇上老黄的我,如今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1998年师范毕业前夕,我于惜别会上说了这么一番话。如今回望,感触依旧,老黄仍是我遇过最好的老师。
  记得初入师范学院,对自身定位幼稚浅薄。不过小学教师嘛,将一身应试功夫倾囊相授,教出多多的优等考生,以我久战考场之丰富经验,胜任何难?入读师范学院只为一纸文凭,何必太过认真。与其兢兢业业学习,不如多参与校内校外各种活动,累积人生经验,收集精彩故事,作为将来教育学生的谈资。当时的我,就是这么想的,直到遇见老黄。
  老黄上课从不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往往源自切身体悟,说的是自己的思考,聊的是自己的生活,因而特别通透澄澈。她讲学不受课纲限制,兴之所至,旁征博引。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经典论著,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口沫横飞中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轮到小组报告,她又变得高深莫测,不轻易地指指点点,选择质疑问难,用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思考,挑起论辩。老黄对学生,往往不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授之以求知欲。
  老黄一心为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她深知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每年固定邀请各领域专家前来讲学,希望我们受益多师。1995年,“儿童文学研习营”;1996年,“散文写作营”;1997年,“阅读教学研习营”“写作教学研习营”。一位又一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学问之窗,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无边的知识海洋。一年一度的教师研习营,一直延续至今,我也从营员渐渐成了策划者之一。
  老黄对学生的教育与关怀,不仅仅止于那短短的四年本科时光。1998年,我正式毕业,被派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虽不常见面,我和老黄仍保持联系,除了互通信息,也会谈经论道。遇到好书好文,总会彼此推荐,当然是她推荐得多,我推荐得少。2005年6月,老黄开始在各地推动公开课,倡导自下而上的温柔革命。我有幸受邀并肩作战,共同研课论课,到各个地区与广大教师交流。尽管她没说,但我心里知道,这其实是她对我持续不断的教育与关怀,助我在教学路上精益求精,不断前行。
  老黄不仅仅将“教育”视为一种职业,而是终身的事业。工作日,她投身于师范学院,上课出题看实习;周末,她四处奔走讲学,阅读营上公开课进行生命教育。此外,她还在线上创办法情教育论坛,给教育报刊撰写教育专栏,挑起各种各样的课程审核与论文审查工作。在外人看来,她每时每刻都在工作,苦不堪言;可对她而言,这些似乎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妙不可言。在她身上,我深刻感受到那种“教育家”的胸怀与风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遇见老黄,有幸结一段师生缘,这才眼界大开。原来,学问之谷如此渊博;原来,教育之路如此辽阔;原来,生命之河如此深邃。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