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这是一堂“传统”的好课
□董天遣
  前段时间,我一直忙于在各学区参加教研活动,一边执教交流课,一边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可以说是忙碌中背负疲惫,疲惫中又透着幸福。
  2008年9月,作为中师生“关门弟子”的我在历经三次招考失败后终于顺利上岸如愿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一个下午,学区校长来听新教师汇报课,我执教了“线段、射线、直线”一课。冬日的火炉旁,那个评课的画面至今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毛校长坐在宿舍的土炕边上,我们几位同事围着火炉坐在旧条椅上,简单的评课活动轻松自然地开始了……“小董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传统的好课!”毛校长开口说道。随后便就这句总评进行了详细的反馈,但被“好课”二字冲昏头脑的我却自动“屏蔽”了那些具体的点评与指导,只是牢牢记住了“好课”二字。
  从那天起,我的头抬得老高了,因为学区一把手领导说我上的课是好课,我自然就是一位好老师了!这种美好的感觉伴随了我好久好久,我的“好课”容量也因此而越来越“丰富”,讲解越来越“细致”习题当然也越来越“典型”……可是,我的“好课”最终还是没有带出“好成绩”。
  后来,有幸参加了中英项目培训,由于自己理论基础薄弱,当时最不喜欢专家们对着幻灯片上的理论观点滔滔不绝地讲解。可是,突然来了一位有趣的专家,开篇就讲“五只猴子”的故事——
  实验人员将五只猴子装在笼子里,笼子里有香蕉,香蕉连着喷水装置,当猴子去拿香蕉时会被喷上一身水,尝试几次后,猴子们便不再去拿香蕉。后来实验人员将一只猴子带出笼子,替换进去了一只新猴子A,当A刚要伸手去拿香蕉时被其他四只猴子狠狠揍了一顿,后来A被揍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再后来,实验人员又将另一只旧猴子放出来关进去一只新猴子B,当B刚要伸手去拿香蕉时同样迎来了其他四只猴子的暴揍,奇怪的是,A成了揍得最卖力的那只猴子,但它并不知道揍是为了不被水淋湿……直到最后所有的旧猴子都被替换为新猴子,喷水装置也被去掉的时候,所有猴子都不再伸手去拿头顶的香蕉!
  这个故事听得我们开怀大笑,进而又陷入沉思,专家老师话锋一转——“老师们,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分析很多问题,可是今天我的分享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在教改的路上要敢于打破传统!”
  “小董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传统的好课’!”这句话出现在我脑海,我的脑袋如电击,心里五味杂陈,当年那种沉醉在好课里的“美好”烟消云散。于是,那个讲座成了我听得最认真的一节课,讲座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仔细而深入的剖析,让我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沉浸在盲目自信当中,只顾着追求经验的积累和习题的训练,缺少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挖掘和探索。
  一语惊醒梦中人!参加完培训的我开启了大量的观摩和阅读行动,借助身边骨干教师、网上特级名师的课例和文章不断研究和思考,借鉴和反思,在教学中开始不断为课堂容量“减肥”,为习题设计“瘦身”,为学生表达“让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课从“没得讲”“讲不完”终于迈向了“刚刚好”。从关注知识逐步走向了关注能力,进而朝着关注学生迈进。现在,我算是成长为了一名较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边走边悟,且行且思,如今的我也成了一名兼职教研员,听课评课成了常事,面对新手教师,我知道他们也必将经历“没得讲—讲不完—刚刚好”的过程,于是我拿着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又将某些需要“顿悟”的东西装入“锦囊”悄悄埋藏,期待他们在找到自信后的某一天如当初的我一样遇到那个打开锦囊的“贵人”,也许那个“贵人”就是他们自己。
  我坚信,在他们顿悟的那一刻,成长便悄然发芽而疯狂生长,最终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